文天祥: 地久天长
那是于秽气杂陈中葆有的浩然之气,那是身居污浊斗室却不泯的豪情壮志,几乎体现了文天祥诗作的所有特质:广泛用典,从太史简到出师表,历数时运艰危时涌现的仁人志士;语言平易近人,打通了雅与俗之间的屏障,而自有一番绵长气韵;由叙事到抒情与言志,赋比兴合一,记录了自身遭遇,却并不自怜自艾,“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是一份坦然自若的决心。
1.
假如文天祥不是文天祥,他会度过怎样的一生?
他家境优裕,才貌出众,俊眼修眉,性情豪爽,兼具好看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如果不做文天祥,他或许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和一个浪漫的爱人,拥有辉煌的事业与幸福的家庭,他的能力与人格,都符合人生赢家的标准配置。
但这只是假如。命运的残酷在于,你无法选择与生俱来的印记。
属于文天祥的印记,是宋末状元、一代名臣和正气凛然,任何一重标签,都不允许他放飞自我。他的一生,经历了意气风发的年少时,步入仕途后的几番起伏,辞官隐退和毅然复出,直至最终慷慨就义,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年以后,他的名字已经不只属于自己,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
生为文天祥,他承受了这个名字的重量,履行了它所对应的职责,并赋予了它永不磨灭的光辉。
文天祥,只能是文天祥。
21岁时,他以一气呵成的洋洋万言书高中状元,于是毫无争议地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这条路的艰辛坎坷超乎一个金鞭美少年的想象,尤其是当时的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末年,内部矛盾一再激化,从顺境中走来的他,对于艰险的环境无从适应,他为人处世,一如当日在殿试中的策论所剖白,以史为鉴忠肝义胆,但在阴云密布的南宋朝廷,却处处碰壁。
文天祥为官清正,“谏诤有风烈,治郡持节,廉明有威”,在核心问题上直言不讳,敢于弹劾朝中权贵,十几年间几经沉浮,早早心灰意冷,在37岁时便自请致仕,带着一身正气告别了仕途风浪。
但这只是短暂的告别。
几年后,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从此开始了一场看不见希望的抗争,此时的南宋,节节败退一路流亡,誓不低头的文天祥,是一个王朝惟余的一座灯塔,可惜这座以信念点亮的灯塔也未能持续太久,短短数年,文天祥历经出使、被俘、逃亡和惨败,足迹遍及已然破碎的山河,而一个人的顽抗,终究敌不过历史必然的潮流,于元大都被囚禁三年后从容就义。
那不是战场上的英勇就义,而是历经痛苦折磨后的主动选择。三年,于征战沙场的人或许只是一瞬,于面壁思考的人,却是漫长的煎熬。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局势里,文天祥完成了一个人孤独的思考,其间面对着无数次的威逼与利诱,也权衡着亲情与友情的筹码,而他最终别无选择。
《正气歌》,是那一段心路历程的写照。
正气歌并序
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那是于秽气杂陈中葆有的浩然之气,那是身居污浊斗室却不泯的豪情壮志,几乎体现了文天祥诗作的所有特质:广泛用典,从太史简到出师表,历数时运艰危时涌现的仁人志士;语言平易近人,打通了雅与俗之间的屏障,而自有一番绵长气韵;由叙事到抒情与言志,赋比兴合一,记录了自身遭遇,却并不自怜自艾,“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是一份坦然自若的决心。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虽然文天祥未曾归附元朝,但元人主编的《宋史》中,给予了他至高的评价:
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2.
毅然复出,是文天祥人生的一道分隔线,亦是他诗歌创作的转折点。
文天祥诗歌的内容和风格前后迥异,文学成就也大为不同。以奉诏起兵勤王的1275年为界,他的诗歌可分为前后两期。
曾经,诗歌于一个衣食无忧的才子,是日常生活的锦上添花,与友人之间的相互酬唱是其主题;当家国命运系于一身,诗歌成了他忍辱负重流离迁徙的路上最忠诚的伴侣。
诗集《指南录》创作于南宋王朝即将灭亡之时。元军大举南下,南宋岌岌可危。这时文天祥毅然赴北上,准备以言辞说服元军撤退。不料却被元军羁留,不得南归。在被羁押期间,在辗转流离的逃亡中,文天祥创作了诗集中的诗歌,如:被押往北方时作《纪事(二)》;他准备自杀,但被同行的家铉翁劝阻后重新振作,作《使北序》;在被押送到谢村时,文天祥差点逃掉,但又被刘百户追回,作《闻难》等等。
他用诗歌诉说自身经历,并编辑成诗集,全集共四卷。
难以忘记那些艰难险阻:“出门难”、“出巷难”、“出隘难”、“候船难”、“上江难”、“得风难”、“望城难”、“上岸难”、“入城难”,并直接以这些磨“难”为题写下多首诗篇。
但所有的患难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文天祥在逃经黄海驶离扬子江(即长江)头时,写下一首绝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因南宋在南方,故此处用“南方”指代南宋王朝,用“指南”二字为诗集命名,表明了他的忠贞心意。
在豪迈的家国情怀之外,也有细腻动人的生活感怀。《端午即事》是对往日时光的追忆,于抚今追昔中,道出的仍是“丹心照夙昔”的壮志。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乱礁洋》在磅礴激荡的状物中,隐喻变幻莫测的时局,表现着自己激烈坦荡的胸怀和于纷乱中泰然处之的淡定。
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
风摇春浪软,礁激暮潮雄。云气东南密,龙腾上碧空。
纵观《指南录》全集,它不仅是一个人的诉说,更类似于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传记。它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作者笔下的自我和义士杜浒的形象极其鲜明、饱满。诗集体例架构完备,叙事详实,落笔从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难能可贵的诗史。
以诗为史,是文天祥后期作品的显著特质。诗作大多收录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中,一共有五百七十余首,这一时期文天祥被元兵囚禁,但他忠贞之心并未减少,创作量也很大,这一时期他的诗风主要是效法杜甫,以诗纪时事,以诗纪所遭。《指南录》中大部分篇章是叙述文天祥被俘北行,虽身处艰难困境,却依然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命运为己任的纪事诗,《指南后录》则是文天祥诗歌思想深度,表达感情最为强烈的一部分,是其自励与忠贞的表现。
文天祥生平著作甚丰。除对策、封事等外,他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除了著名的《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诗稿。
《夜坐》是壮志难酬时的灯下枯坐。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二女第一百四十八》则写尽了为人父母的无奈。
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
所愧为人父,风物长年悲。
从扬子江到南海,从夜坐到闻难,文天祥历经万水千山的跋涉和百转千回的心潮起伏,他将毕生感悟都写在了《过零丁洋》中,为一个时代留下了最后的壮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长地久终茫茫,牛女夜夜遥相望。他将一片丹心留给了青史,却将永远的痛留给了自己。
□刘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开展夜查酒驾集中整治行动,查获一对酒驾亲兄弟。当日21时许,一辆越野轿车驾驶员经呼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