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刘学州走了,愿悲剧不再重演
1月24日,记者从三亚市110指挥中心获悉,此前寻亲成功后被生母微信拉黑的河北男孩刘学州服药自杀,于当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具体情况仍在调查中。(今日本报A12版)
这是一个令人分外痛心的寻亲故事。从网上寻亲到寻亲成功却被二次遗弃,从置身舆论漩涡惨遭网暴到“把生命还给这个世界”,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这个年仅17岁的寻亲男孩历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当内心萌生的希望一次次破灭之后,他选择离开这个令其失望的世界。
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压力超过临界值,其努力营造的“坚强”会瞬间崩塌。在数千字长文中,刘学州历数了种种不幸和不公:出生时被父母卖掉做彩礼、四岁时养父母意外双亡、小学二年级开始寄宿学校、上学期间遭校园欺凌和男老师猥亵、寻亲成功后被二次遗弃、被生父母颠倒黑白后遭网暴……种种“稻草”叠加在一起,彻底击垮了这个“努力发光”的坚强男孩。
刘学州留下的微博长文,既是与这个世界的告别信,又是一份含泪泣血的控诉书。谁该为刘学州之死负责?类似悲剧又该如何避免?还有多少寻亲的孩子面临着有家难回或无家可归的人生窘境?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及社会大众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在消逝的生命面前,一个个问号倍显沉重。
不是所有父亲都是孙海洋,也不是所有母亲都是李芳。刘学州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从孙海洋寻亲故事中受到启发开始寻亲,结果却落得个这种结果。生而不养,恐怕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恶。除依法追究刘学州亲生父母、“人贩子”的责任外,其长文中提到的猥亵者以及那些恶意攻击者也应付出相应代价。据报道,河北南宫公安、教育等部门已介入调查。
刘学州之死系个案,但背后的问题不容忽视。早在2015年2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坦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司法机关打击犯罪力度的加大,当前惩治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比如采取偷盗、强抢、诱骗方式实施拐卖儿童犯罪的发案数量明显下降,大部分被拐儿童系被亲生父母出卖或遗弃,继而被“人贩子”收买、贩卖。
正因为现代版“卖儿卖女”现象的存在,有时警方破案解救出被拐儿童后,会面临着亲生父母无人认领、收养户舍不得放、福利院不愿接收,案件善后工作陷入无法退回也无法前行的困局。不管什么原因,亲生父母卖孩子都是对亲情、人性、法律的巨大伤害,理应受到法律惩罚。
有社会学研究者发现,寻亲成功后,孩子与原生家庭的融入表现为三类:主动融入型、自主选择型与犹豫隔离型。而刘学州面临的则是“无处可融”、无家可归的问题。对于这类孩子,需要相关部门、救助机构、公益组织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支持和帮助。如果有关方面及时伸援手,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既是社会共识,也是法律原则,任何时候都别随意指责一个孩子,不要逼迫他们做出两难选择,更不要把键盘变成伤人的匕首。在最近的几起寻亲故事中,网络暴力总是如影随形,值得全社会警惕。但愿刘学州式的悲剧不重演!□陈广江
新闻推荐
第一段婚姻让我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伴侣适合我,所以从来没觉得参加相亲活动会不好意思。”38岁的于波(化名)告诉记者,他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