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会成“家长会” 催婚爸妈帮“倒忙”?
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钟迎雪
图/受访者提供
其实,催婚背后,比孩子更焦虑的是父母。
本报1月6日刊发《公益红娘叫“知秋”》的报道后,短短几日,不少为人父母的读者找到“知秋姐姐”张雯萍,迫切希望对方能够为自家孩子牵线解决婚姻大事,张雯萍却建议让单身青年自己联系她。她认为,只有帮孩子找到清晰的择偶定位,让这些单身青年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够认识彼此,建立有效交友链接。此外,热心做公益活动的贾女士、袁先生、赵先生……也给本报新闻热线96663来电,表示想参与公益相亲活动,“我们都是父母,就想一起为孩子们出把力”。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婚姻这件事上的观念差异,可能是那些迟迟不结婚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大的情感对立漩涡。现在的很多相亲会,焦虑的父母们甚至取代单身男女成了主角,这正常吗?来一起听听几位“催婚爸妈”的心声。
相亲会咋家长扎堆?
“1990年出生,稳定工作,身高一米八二,面相也不错,我看着挺好啊,结果闺女连见都不见。”顾女士今年57岁,女儿26岁,虽然与相亲会上的其他大龄单身青年相比,顾女士的女儿年龄不大,但是顾女士的想法是“早下手为强”。
“每次参加相亲会,我真的是左顾右盼,要在资料墙仔仔细细地看,还要拿手机记录拍照,拍下中意的小伙子信息,就盼着联系上,给闺女找个意中人。”顾女士拿出自己的小笔记本,展示着各种相亲对象资料。
“就像是选拔人才、选拔干部,每次去的最多的不是单身孩子,是家长啊!”提起曾经参加的诸多相亲会,顾女士历历在目,基本上都是给孩子张罗婚事的家长,家长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互相介绍着自家孩子,一看到有合适的就会凑上去主动了解对方的相关信息,还会留下联系方式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见面。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说得简单,做起来太难了。”顾女士说,自己不想干涉女儿的择偶,但既担心她找不到好老公,又担心找不到好婆婆。
“我觉得我闺女能看中,我觉得我儿子不稀罕,我觉得……”顾女士讲述在相亲会上听到的各种择偶要求,这些择偶要求都是父母给孩子设定出来的,都是父母个人的意见,家长们扎堆倾诉,发发牢骚,也经常会遇到因为观点不合的家长吵架,谁都不让谁。
“孩子都是自家的好,因为这种想法,我们做家长的先把孩子的另一方比下去了,往往把自己的孩子看得很高,他认为他儿子很英俊,我认为我姑娘很漂亮。”顾女士分析,其实孩子应该找到什么样的,很多家长都难以定位,自身难以打破各种限制,比如学历、身高、地域……结果只能过度干预孩子,成了父母“找对象”。再者,总觉得孩子工作忙,没有时间找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借口,孩子即便再忙,总是要自己去认识对方,而不是父母去见面。
“自己焦虑也就罢了,再遇到身边人煽风点火,我是真的受不了啊!”顾女士说,自己之所以急着为26岁的闺女找对象,也是受到外界干扰。
她曾经陪邻居一起参加相亲会,为孩子找对象,结果有位女子自称是婚恋网站的红娘,在身边搭讪聊天,打听各种关于孩子的信息,“女孩子28岁都很着急了啊,男的不看重女方收入,过了30岁就走下坡路啊……”顾女士说,对方一个劲对她和邻居进行各种心理攻击,一层一层地分析,邻居觉得对方说得特别有道理,于是留下了联系方式。从那以后,那女子经常打电话给邻居嘘寒问暖,打听顾女士邻居的儿子找到对象没有,后来邻居大姐被顺利“洗脑”,签约会员,让对方给儿子推荐相亲对象,“结果一万块钱见了五次面,没了”。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能给孩子找上心仪的对象,别说是一万,就算是十万,我也心甘情愿地拿出来。”顾女士说,最难的在于即便花了钱,也买不到好的服务,还耽误了孩子的终身大事,这是摆在很多父母面前的难题。所以,有时当父母的明知要冒着被骗的风险,还是想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尝试一下。
留洋优质男也愁婚?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男女征婚比例在3:7左右。这意味着男性的可选择范围要比女性多两倍不止。虽然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400万,但在婚恋领域情况则完全相反。
“看到报道后,我就开始联系,就想试试。”刘先生说,他看到本报的《公益红娘叫“知秋”》的报道后,十分关注,想要为远在温哥华工作的儿子找对象。
刘先生儿子从上学到就业,已经在温哥华呆了10年,工作稳定,收入较好,尽管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但还是与当地女孩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而且,刘先生介绍,儿子从事金融工作,交友范围小,他就想通过国内的亲朋好友为儿子在温哥华找一位中国女孩,或者是国内有意向前往温哥华发展的女孩,希望二人有缘结成婚姻伴侣。
“一开始孩子觉得不着急,想把事业干好再组建家庭,给予对方更好的生活。现在孩子也意识到了年龄问题,该组建家庭了。”刘先生表示,他和妻子的思想都很传统,认为婚姻与事业并不冲突,到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的事情。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没房没车,只要肯干,早晚会有,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是可以通过双手去创造的,于是,他经常劝说儿子将结婚成家这事早日提上日程。
“现在,婚姻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问题。”刘先生和妻子都受过高等教育,现在从事管理工作。他认为,年轻人的婚姻观也体现着教育问题,当初没有在意识层面给儿子灌输相关观念,导致儿子此前并不重视婚姻。
“人是从婚姻家庭中来的,虽然现在社会养老问题不明显,很多年轻人觉得不需要养老,但是人不会永远年轻,总有一天会老的,社会负担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灌输思想观念,而不是由着孩子性子,抱有对婚姻无所谓的观念。”刘
新闻推荐
新华社长沙1月11日电(记者帅才)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增多,如何保障产妇健康生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从湖南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