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网售虚假文书亟待信息共享来“治”

南宁晚报 2022-01-08 05:24 大字

■然玉

280元一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120元一张“火化证明”,450元一张“病危、病重通知书”,检查报告单、诊断证明书、住院证明书更是按张收费,一两百元搞定……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平台,只要花上几百元,就能轻松买到“私人订制”的伪造重要文书,甚至有卖家表示“全国哪里都能开、各地公章都能盖”,令人不寒而栗。(1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刻章办证”,可说是由来已久的老行当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门生意也完成了“转型升级”。简而言之,就是由线下小广告、蹲点作案,进化为全网撒网、全域接单。众所周知,“文书”从来不只是一纸凭证,而涉及法律层面的权责,涉及现实的利益分配和经济关系。大量“假证”“假文书”涌入市面,对社会正常运作秩序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办假证,谋“真”利。每一份伪造的文书,都必然会涉及对法定义务的逃避、对公私利益的侵占。有人通过网购“死亡证明”来躲避刑罚。更有甚者,以此来骗保、骗继承权、骗抚恤金;而凭借买来的“病危通知”,一些人“编故事”卖惨、骗捐款……有人办证,有人买证。“暗黑文书市场”供需两旺,投机取巧钻空子者前赴后继,搅起一片乌烟瘴气。

时至今日,纸质文书、实体印章,在相当多场景下,依旧是具备最高置信度的“凭证”,甚至是唯一凭证。稍加梳理就可发现,制假售假买假泛滥的几类“文书”,恰恰是数字化最滞后、数据联网互通程度最低的。比如说,住院证明书,电子版基本只是上传本院内网,外部想要查询“纸质版”的真假,根本无从谈起;再比如说“死亡证明”,医疗卫生单位、居(村)委会、殡葬部门都可在各自职权内开具,但却一样没有一个汇总、整合的平台来供查核。

很多文书的重要性,与其“出口”的审慎性、核验的便利性,极不匹配。目前,一批重要文书零散分布在各个职能系统、各个业务部门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文书信息管理系统,庞杂繁复的“文书”形成了巨大的认知障碍。不少别有用心之人,正是看到了其中的碎片化与混乱性,于是乎才走歪门邪道疯狂造假“套利”……严打“办证”灰色产业链,疲于奔命的“猫鼠游戏”不足以解决问题。唯有釜底抽薪,以高效的“验真”,来实现彻底的去伪。

在数字化时代,有关部门需要从技术层面防范虚假“死亡证明”危害社会,尤其是司法部门要加大对诸如“死亡证明”的鉴别力度,做到“假的真不了”,所有虚假“死亡证明”都发挥不了作用了,也就能让“死亡证明”的生意没有市场了。

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文书信息管理系统,各类文书名称、制式,因时间、行业、地区、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文书真伪的鉴别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很有必要。

新闻推荐

石羊河遇大雁

□宋轩一湾水,一蓬芦苇是来自诗经,还是宋词?惊讶,一群雁自唐诗飞来伸颈展翅,优雅的歌舞我是一位天外的俗客一瞥偷窥惊飞思乡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