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青春真情
留青过年的暖心故事
时间的指针倒回到今年年初,1月份,石家庄遭遇疫情反复,一时之间,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在内的29个省份陆续发出倡议,提出“非必要不要返乡”。从自身做起,支持家乡的抗疫工作,驻青高校中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选择留青过年。
“可爱的宿管阿姨听说我家是石家庄的,因为疫情没法回家,邀请我到她家过年! ”一段并没有什么高端剪辑技术的短视频,却在一夜之间火爆全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宿管阿姨“喊话”因疫情不能回家的石家庄学生马慧璇,一句热情且温暖的问候:“你没法回家,就跟我回家过年……”播放量超过5100万,收到140多万网友的点赞。
当时,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慧璇居住的宿舍楼,记者看到,已经放假的宿舍楼里空空荡荡,每间宿舍的门上都贴着对联、福字,洋溢着春节的气息。马慧璇告诉记者,临近春节,舍友都已经放假回家,晚上只剩她一人留在宿舍。 “得知我家在石家庄,因为疫情无法回家过年后,阿姨非要带我回家,说‘就留在青岛,跟阿姨回家过年。’”一句朴实的话语,温暖了远离家乡的马慧璇。马慧璇告诉记者,自己当时真的是心头一热,赶紧拿出手机录下了阿姨说的最后两句话,拍完之后,眼泪就开始在眼框里打转。发到网上后,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一看,居然有千万网友浏览关注,100多万的点赞量,还有4万多人留下了暖人的评论。
“阿姨热情邀请我去她家过年,我觉得好暖,虽然戴着口罩,但也抵挡不住温暖的传递。”视频评论中,马慧璇将自己的感受置顶,结果又获得网友20万+的点赞。评论中,网友们纷纷为暖心的宿管阿姨竖起大拇指,更有人说:“高校中能有这样的宿管阿姨,学生的幸福感一定很高。 ”
随后,在采访宿管阿姨韩淑娟时,她的一番朴实却又温馨的对话让记者至今记忆犹新。 “整栋宿舍楼就剩这一个孩子不能回家,晚上她一个人缩在被子里,我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就想着如果能喊她回家过年,这孩子一定是高兴的。 ”当时的韩淑娟从新闻中得知,石家庄疫情反复严重,马慧璇即便回到石家庄过春节,节后想要顺利返校也是难事,干脆就邀请孩子到自家过节,一家人热热闹闹,起码能让孩子觉得不孤单。
“宿管阿姨”与高校学子的这段故事如果放在平常,是高校中再寻常不过的事,但是在特殊时期却格外温暖人心。高校教育送出的关怀,让像马慧璇一样的留青学子,即便身在异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青春成长
学生党员的岗位体验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切都洋溢着蓬勃与向上的气息。建党百年,红色传承,岛城8所驻青高校百名党员代表大学生深入火热一线,走上党员先锋岗位,切身体会党员先锋带头模范作用。从为全球自动化码头提供“中国方案”的“连钢创新团队”,到拿起“眉笔”为城市“化妆”的市政绿化工;从急诊室里既当医生又当妈的医护人员,到走街串巷为街坊邻居解决疑难杂症的“小巷总理”,大学生跟随记者走上从未接触过的岗位,体验先锋模范的辛苦和不易,收获的是自我提升的成长和满足。
“百姓事,无小事。我现在还是一名在校生,正在锻炼自己的摄影水平,希望未来能够成为青岛早报团队中的一员,讲述身边百姓的平凡故事。”体验过程中,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大学生党员代表表示,这次活动让校园记者们学会发现新闻并得到专业培训,早日从一名党员学生成长成一名党员记者。
“尽管只有几个小时,但今天的采访体验却给了我极大的触动。 ”2016年2月,早报以《谁给的“催泪红包”》为题,连续报道了发生在青岛妇儿医院急诊科的一则温暖人心的故事。时隔5年,记者在今年5月12日护士节,与青岛科技大学大学生党员代表范明超加入这支医护团队,进行了一次又当护士又当“妈”的特殊体验。 “急诊护士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很繁杂。 ”一天的急诊室体验,让范明超感悟颇多,“平常看着医护人员不急不躁地救护患者,没想到背后这么辛苦。 ”对当时即将毕业的范明超来说,当天的体验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尽管她未来从事的工作或许与护理行业并不相关,但是这一次实践经历教会了她,无论未来在社会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是成长道路上不变的信条。
青春榜样
三尺讲台的薪火相传
回顾专业领域,这一年来,既有发现了4.1亿年前的鱼类化石,为祖国考古事业奉献力量的学子,也有五代教育世家,为育人事业奉献力量的高校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有人问,一名教师的执教岁月有多长?有人会说20年、30年,甚至一辈子,不论最后定义的时间是多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三尺讲台上,教师都担任着雕刻灵魂、护佑成长的历史使命。环顾四周,在我们身边,那些走上从教岗位的教师们,他们的故事像一本老相册,跨越百年的镜头中记录的是令人为之敬仰的 “教育世家”。记者在今年第37个教师节当日采访张冬梅时,在她家收藏的一本相册中,看到了一门五代人的从教岁月。从私塾先生到高校教授,山东科技大学教师张冬梅一门五代书香,百年师德传承。从百年前从事私塾先生的曾爷爷,到战乱时期顶着枪林弹雨、严寒酷暑徒步百里,只为求一份教师资格的爷爷,再到多才多艺的优秀教师父母,张冬梅不仅传承了家族中老一辈的师德,还不忘引领下一代走入教师队伍。就这样,一门五代书香,张冬梅传承师德,为无数学子送去知识与力量。而像张冬梅家一样的教育世家,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他们收获育人的快乐,一门几代为人师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谱写出一段学高为师、孜孜不倦、接力奉献的杏坛佳话。
正因为有了老一辈的奠基,年轻一代才得以拥有更广袤的空间施展才华。今年3月,全球考古界引发一次震荡,而引起这次震荡的是驻青高校中的一名年仅22岁的考古“小白”。这位自称考古“门外汉”的山东科技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在校生姜文瑜文静腼腆,面对记者的采访谦逊有加。她将自己与考古团队一同发现的4.1亿年前最原始的鸭吻鱼类化石详细地介绍给记者。 “很激动,像做梦一样,看着照片中的鸭吻鱼,连续好几个晚上做梦,梦到它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样子。”采访过程中,姜文瑜流露出对考古专业的向往。发现了宝贝,就要开始“挖宝”,从2019年跟随老师在云南曲靖发现鸭吻鱼类化石后,并不是考古专业出身的姜文瑜,为了弄清楚鸭吻鱼类的历史和生活习性,开始研究国内各类文献,硬生生地将自己逼成了一名考古专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热爱的专业,就要倾尽所有的感情和力量去深入其中。采访过程中,姜文瑜多次向记者表示,今年她将继续努力专攻自己的本专业,结合对考古的兴趣与热爱,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发光发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北郊司法所走进大姜小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宣讲。讲座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