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不妨让孩子多吃点苦

亳州晚报 2021-11-26 09:29 大字

◎武梅

早晨走进教室,发现一个学生的座位空着,就赶紧联系家长。家长说因为电动车忘了充电,孩子不想步行,上午就不去了。我无语,那孩子家离学校不到三里路。

放下电话,我很气愤,心想,三里路都不愿意走,长大了又能干什么?

如今生活富裕了,各家的孩子又都少,谁也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条件地满足,还生怕孩子受委屈;再者,家长大都看重孩子的学业,便一厢情愿地想把时间都留给孩子用来学习,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劳动锻炼,如何能不娇气?

现如今,家长和老师常常报怨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懂得感恩,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孩子生活过得太顺、太幸福,没经历过吃苦与磨难的结果。

没吃过苦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他们总觉得一切都来得太简单,因此,他们只会索取,不愿付出。他们从来不会体谅父母的艰辛,更不懂感恩为他们付出的人。去年,我的班里有一个女生,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小,备受宠溺,父母从来不让她干一点活,还把零钱放在抽屉里,任由她花。这个女孩不但被宠得不好好学习,还养成了自私、任性、惹是生非的性格。去年初夏的一个晚上,已经七八点了,因她在学校打架,我给她父亲打电话。她父亲生气地跟我说,他们下地干活刚到家,她在家呆着,傍晚自己跑街上吃饱了,回来就开着空调躺床上玩手机,没给父母做饭,连个馍都不知道买。

昨天早上,上课铃已经打响,一个八年级的男生,还蹲在楼梯口吃着烤鸡腿,手里还提着五六串。我问他花多少钱买的。他说三十多,一天的生活费全花了。我问他一天的钱一顿花完,后面怎么办。他说花完再要。仿佛父母的钱都是大水淌来的。

没吃过苦的孩子,大多没有进取心,没吃过苦的孩子,也难有担当。我国华北、黄淮一带的农人,有给冬小麦“墩苗”的习俗。在小麦生长的一定时期内,他们会控制施肥、灌水,还要拉上大石滚,对麦苗进行碾压。这样做,是为了使麦苗的根部下扎,生长健壮,以取得更好的收成。这和教育孩子是同样的道理。经历磨难,才会让人变得坚强,坚强的人才能担重任。

记得小时候家里要建房,父亲提前半年,把做房梁的木头埋进村后小沟的淤泥里。我问父亲:“不会把木头沤烂吗?”父亲说,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木头腐烂,还能防虫蛀,防开裂,防翘曲,木头会更结实。清人沈近思说:“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同样,没吃过苦的孩子,筋骨也难强健,意志不会坚定,性格不会顽强。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小家都不能撑起,更何况建设祖国的宏伟大业呢?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求学,美国人加菲劳说,求学有三个条件,那就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所以,让孩子学会吃苦,懂得吃苦对成长的重要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闻推荐

长篇乡野小说连载《芝镇说》(133)|大爷酒后吐往事

第十一章感念沃土(133)大爷酒后吐往事我们公冶家族红白事儿凑在了一起,让我大爷记了一辈子。我六爷爷公冶祥敬干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