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古现街道“和为贵”,建设群众家门口的“解忧驿站”

烟台日报 2021-11-15 07:14 大字

今年以来,古现街道创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积极探索“和为贵”大调解工作机制,在街道和社区(村居)成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解决了居民的“愁事、难事、烦心事”,让居民顺心、舒心、更暖心,提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质效。

“在建设‘和为贵’大调解体系过程中,调解组织不断健全完善,引入老干部、老党员、公安、市场监管、律师等力量参与大调解,逐步建立起多元化调解体系。”调解中心负责人介绍道。1个月前,家住启迪慧苑小区3号楼的石女士因房屋漏水问题,与邻居在赔偿金额上一直未达成一致,矛盾长期未能得到解决。走访得知此情况后,居委会联合物业公司经过上门调查、专业公司询价、居中沟通协调,历时17天,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居委会和物业在大调解体系中对类似邻里纠纷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今年4月份以来,服务中心已成功调解128起,将街道96%以上的矛盾纠纷成功“消化”在调解室,避免上升到信访和法律的层面,真正实现了“群众接待一扇门、矛盾化解一条龙、预测预警一张网、指挥调度一盘棋”。这也正是古现街道建设“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初衷。当前,调解中心是服务中心最基础的区域,根据现阶段辖区群众重点集中反映的问题、寻求帮助的情况,中心设置了房产纠纷调解室、家庭纠纷调解室、物业纠纷调解室3个独立的接待室。司法、综治、信访等职能部门均已进驻,针对群众反映的邻里纠纷、物业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不同诉求,集中提供服务。

今年7月,辖区某商铺发生一起意外事故,导致在门前摆摊的商贩宋女士受伤,治疗出院后要求商铺店主张先生赔偿其医疗费及精神损失费15万元,而张先生认为赔付费用过高,二人在这笔费用上产生了分歧,一度要闹到法庭。张先生由于前期店铺开业装修以及事故善后对宋女士的赔偿存在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会同司法所、律师等人员为二人定制了一套“调解方案”,经过2个月从法律及人情角度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张先生向宋女士支付了6万元的赔偿费用,二人签订调解协议。该案件的成功化解得益于“五个一”工作流程,调解中心以群众需求为核心,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五个一”,即“设立一个无差别”受理窗口,组建一个“调解班子”,定制一套“调解方案”,制定一份“调解协议”,提供一份“解决建议”,不断促进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和投诉举报事项,设立无差别受理窗口,负责民意诉求的“初加工”,能现场解决答复的立即办结,不能现场解决的通过整理归类、分类引导进入调解中心。

近日,4名建筑工人来到了古现街道“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反映张某等四人承包的某项目水电工程,因涉及工程发包,且原来的招工负责人已离职,工资一直未能结清。经过工作人员的充分调查,联合劳动仲裁及时跟进调解,最终这起群体纠纷得以圆满化解,这正是“和为贵”推进多元解纷工作的缩影。在推动调解的同时,调解中心积极探索多元化解格局,打造具有古现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新模式。一是促进诉调对接。对法院反馈的涉及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案情较为简单、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劝导当事人到“和为贵”调解中心先行调解或诉后调解。二是与行政调解联动。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与公安民警互相支持配合、联调联动,既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又能方便群众,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强化仲调对接。在劳动争议案件方面,做好与劳动仲裁、监察等方面的衔接配合,最大程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是推进访调结合。充分发挥“调解+信访”优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在“和为贵”调解中心“坐班接诊”,及时妥善解决矛盾纠纷隐患。对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配合法院做好释法明理工作,适时开展联调,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

矛盾纠纷来源于生活,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更离不开社会的参与与支持。下一步,古现街道将充分发掘公众力量参与调解事业,借力市区网格化治理平台、智慧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古现特色的大调解体系,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小、在早、在基层,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

(通讯员 庄众心 武治平)

新闻推荐

(散文) 行走在《诗经》里

曲桑卓玛一“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夕阳下,一匹毛色洁白的马驹,悠然在深谷里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