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运动不能停 饮食需清淡告别节后综合征并不难

济南日报 2021-09-23 11:23 大字

市民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本报记者 崔健 摄)

“才3天不见,怎么感觉你胖了好多。”昨天是中秋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民刘先生一进单位办公区就引来同事的调侃。中秋本就是团圆的节日,少不了与亲朋好友聚餐,刘先生表示,在这个小长假里,他除了早饭之外,午饭、晚饭都在饭店里吃,大鱼大肉不可避免,他感觉自己“胖了一圈”。很多市民也发现自己在开工的第一天总感到疲倦、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难以集中精神工作,甚至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并时常感到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专家提醒,这些可能是“节后综合征”的症状,需要尽快调整,否则会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影响。

生活和心理平衡被打破

刘先生平时工作、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按时上下班,“早晨七点半准时起床,晚上十点半准时睡觉,工作日都是这个作息时间。”刘先生说,“到了假期,早上起床不用定闹钟了,自己的生物钟就乱套了,可到了上班的第一天,早晨起床变得困难,到了单位也无精打采。”除了作息时间被打乱,假期的饮食也不像平时那般规律,“过节期间参加各种聚会,看似吃的都是美味大餐,其实都很油腻,吃到胃里并不舒服,感觉自己患上‘节后综合征’。”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定义,“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身体、心理状态的戏称,指的是人们经历假期放松状态和工作紧张状态的相互转换,生理和心理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入假期前,多数市民过着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虽然工作很紧张,但生活很规律;假期中,市民不用朝九晚五,生活也变得不规律。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毛永教授认为,开工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必须强迫自己早睡早起,因此晚上失眠、早上睡不醒、白天精神不振等现象并不奇怪。

适当运动有助于调整状态

“如果被‘节后综合征’击中,别担心,科学运动能够尽快帮助身体从假期的疲乏中恢复过来。”毛永告诉记者,可以先从慢跑开始,最初跑步不宜超过40分钟,最高强度为脉搏不超过每分钟160次,三天后视身体状态恢复情况提高跑量和速度。“中秋假期过后处于季节交替状态,从夏天到秋天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气温下降,此时如果不调整好身体状态,可能会影响人身体在冬天的能量储存。”

运动时由于肌肉不停地收缩,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旺盛,使得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同时还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体温调节中枢能够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适应寒冷的环境,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所以,坚持锻炼的人和一般人相比,抗寒能力可增强8至12倍。当然,运动要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毛永表示,这是因为气候逐渐变冷,爆发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等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这样可消耗更多热量,锻炼的时间应该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钟。中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爬楼梯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年人身体状况一般都处于下降趋势,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就放弃健身,否则冬天就是一个藏病的季节。

秋季保养需注意饮食

中医有“苦夏”之说,认为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季需要进补。而民间用吃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久而久之,“以肉贴膘”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记者翻阅相关历史典籍后发现,古代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那时候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为标准,若是瘦了当然需要“补”。而补的办法首选就是吃肉。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不过,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和超重者不在少数,消瘦人群约占2%,所以大多数人是不需要大补的,只有极少数偏瘦者可以考虑。毛永认为,大鱼大肉并非对每个人都必要和适用,如果目前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内、营养状况也不存在不足,并不一定要额外进补,根据身体状况注重日常健康饮食即可。毛永建议,市民在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吃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毛永表示:“与其像过去那样吃大鱼大肉,不如考虑缺哪些营养,按需补足,其实脂肪不必特意增加,我们身上储备的资源就足够抵御寒冷了。”

秋季到来后,人体内维生素A储备减少,应及时补充,否则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呼吸道容易感染等状况。有专家建议这时候一定要“平补”。可选择百合、山药、红枣、莲子等具有健脾、养胃、润燥等特点的食物。另外,秋季不再适合吃太多西瓜这类寒凉的水果,以免对胃肠产生刺激。 (本报记者 刘文)

新闻推荐

摆正三观 理智追星

邓化礼追星本来不是一件稀罕事。近年来,围绕追星衍生出的“饭圈文化”“粉丝文化”等亚文化,让一些人迷失自我,成为资本、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