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五一调休”太鸡肋?媒体:假期不能是“纸面福利”
今年“五一”假期采取调休放假模式,即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前“借”后“取”,缩短了前后两周的休息时间。
“如何看待五一调休凑长假”瞬间成了火爆的话题,冲上热搜。其中,部分网友认为调休凑小长假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来源: @心跳逐秒掠过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吐槽,认为调休更累。实际上,关于节假日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休假”、“长假”、“调休”等关键词一旦出现便热议不断。而这些热议的背后,有着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情。央视网评:
吐槽“五一”假太鸡肋,还真不是瞎矫情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日上班的日子,“五一调休”突然间成了舆论场火爆的话题。
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今年“五一”假期采取了调休放假模式,前“借”后“取”,缩短了前后两周的休息时间,成为现今的五日休假方案。
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的首个长假,不少人希望利用此机会回家探亲或外出旅游放松,相关部门在制定假期方案时也是呼应了不少人的诉求。
但对这种“凑”出来的长假,不少人都吐槽,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而且约等于毁掉了前后两个周末,有点得不偿失。假期方案涉及面广,实践中往往众口难调,有赞的,就难免有弹的。我们不能责怪网友“矫情”,而要严肃看待和正确分析大家对假期如此敏感甚至斤斤计较背后的原因。
对很多人来说,一年中的长假无外乎春节、国庆两个长假。今年因为特殊的调休方案,多了一个“五一”的长假期。这么一看,长假珍贵,且过且珍惜。人们都希望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现实问题是,对有些人而言,这种“凑”出来的长假愈发有“鸡肋”之感,出去旅游人山人海,身心俱疲;在家休息,连续休息数日前后还要再通过加班“还回去”,还不如正常上班、放假。
透过这种社会情绪,我们要看到“反对意见”背后的痛点,倾听他们的声音,想方设法提高群众假期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假期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之策在于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给人们更多出行的自由和空间,使旅游、休假更加自主和均衡,有效缓解国庆、“五一”假期出行的压力,提高假期尤其是长假的“价值”和“含金量”,人们才不会再纠结于假期是不是“凑”来的。
北京晚报评论:“五一调休”受吐槽
不能是“纸面福利”
漫画:李嘉
五一小长假临近,火车票、机票、景点门票的预定无不火爆。令人意外的是,前“借”后“取”凑出来的5天小长假,因为缩短了前后两周的休息时间,也受到网友吐槽,由此再次引出公众对带薪休假话题的讨论。按照本次放假安排,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5天,但五一前后的周日和周六,即4月25日和5月8日两天,均需上班。调休的安排,关切了远距离出行的诉求,也满足了“原年人”回家看看的刚需。当下国内疫情防控局面持续稳定,人口流动需求随之增加。今年春节,全国有1亿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他们对于拉长假期、看望家人的愿望更为迫切,也理应得到重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明确,劳动节只放1天假,通过调休,把一天假变成休5天,无疑给长途出行、旅游和探亲的人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当然,从拉动内需的角度来看,长假也更能激发消费热情,加速市场繁荣。
五一调休的安排,满足了现实刚需,出发点值得肯定。不过,由于拆借了假期前后的两个周末,部分网友抱怨生活节奏被打乱、回乡一票难求,也可以理解。此外,往年五一黄金周曾经出现的人山人海、酒店价格高涨等情况,势必还会再现。前拼后凑换来的假期,对不少网友来说,幸福指数确实不算太高。
但把账算在调休安排的头上,显然不妥,毕竟“调休凑假”是带给全体国民的福利。不过,部分人认为调休出来的小长假“含金量”低,也值得重视。公众之所以如此计较“调休凑假”,跟带薪休假制得不到落实息息相关。落实带薪休假的呼吁已经持续多年,但对许多员工来说,还是一项看得见、摸不着的“纸面福利”。如果员工有足够的底气提出带薪休假要求,有充分的自主权安排休假日期,又怎么会如此纠结于五一长假的前拼后凑?更不会让出行热情在为数不多的长假或小长假集中释放,导致人满为患的假日现状。
假日调休,由政府统一安排放假日期,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职工对此有不同的反馈,实属正常;而带薪休假,把调休的安排权限交给职工,让其自主选择“小长假”,既方便员工个人安排,也是对“小长假”交通拥堵、车票紧张的有效疏解。
政府安排调休,为老百姓凑出小长假,是实打实的福利,也是人性化的决策;但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更是职能部门的责任所在,是提升员工幸福感和获得感、让节假日安排获得更多共识的必要前提。
来源:综合自央视网、北京晚报等
原标题:《吐槽“五一调休”?还真不是瞎矫情》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鸭蛋村官”“芹菜西施”“最美村官”……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拥有众多标签的“90后”姑娘王洋,自2016年7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