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 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
巩育华
日前,有媒体公布了多起老年人被骗案例,包括诱导老年人出售房产,设赌局掏空老年人钱袋子,送小礼物诱骗老年人购买“三无”保健品,等等。以案释法,普及老年人防诈知识,有利于让社会进一步重视起老年人反诈的课题。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让许多老年人防不胜防。这些骗局有一些共同点,往往有组织、有预谋,一般都先给些“甜头”,骗取老年人信任,等老年人逐渐放下防备,再悄悄揭开陷阱盖子。以多地出现的“免费鸡蛋”圈套为例,诈骗周期一般持续8天左右,前3至5天为造势阶段,通过发放宣传单、赠送鸡蛋、抽奖、播放电影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场,之后2至3天为实施阶段,诈骗分子假扮成专家现身讲课,夸大保健品功效,忽悠老年人购买。反诈防诈,不能忽视老年群体。织牢“防护网”很关键,要用法律和技术为老年群体的权益护航。
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用好反诈防诈的法治利器,需要完善立法,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在对诈骗分子强化打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黑灰产人员的打击、对失信人员的惩戒。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提供了有力武器。
很多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都属于电信诈骗,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容易上当受骗。要加强联防联动,进一步推动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银行数据联动处置,以及失信用户数据共享。当发现老年人在短期内手机信息异常、通话异常、银行账户异常等情况,相关单位应给予特别关注。每一个环节联起手、加把力,才能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推动技术创新,加大诈骗反制技术研究和态势监测预警,也有助于遏制诈骗犯罪。推进电信网络实名制、用大数据建模对诈骗行为挖掘分析、智能识别涉诈账号并及时中止交易……用好科技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地护佑老年人权益。
还有一项防诈举措不能忽视,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情感后盾”。家庭和子女,应主动帮助老年人远离套路营销。除了向老年人多科普诈骗套路、多聊聊社会动态、多进行风险提醒,还要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思想心理状态。走入人生的暮年,对孤独的害怕、对陪伴的向往、对健康的渴望,成为老年群体的主要期盼,也容易成为诈骗团伙牟取非法利益的突破点。当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人天天上门嘘寒问暖,“比儿女都暖”,有的老年人便心甘情愿地购买“三无”产品。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家人的关心帮助,可以有效帮老年人形成预防诈骗免疫力,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需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都会变老,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安心舒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记者杨召奎)2019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对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江药业)涉嫌达成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