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激情在燃烧 感受中国光谷企业家创业历程
新华社记者 徐海波 李思远
从武汉市郊外的“电子一条街”,到蜚声国际的中国光谷。30多年来,一代代创业者薪火接力,将中国光谷建成全球知名光电子产业基地。
记者日前走访三位中国光谷的企业家,探访他们的创业关键词,回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如今仍在中国光谷真实上演。
“理工男”的执着
技术,是绝大多数中国光谷人创业的关键词。
1999年,36岁的黄立按捺不住创业冲动,决定从一家研究所辞职下海创业。
放弃安稳优厚的工作,自砸铁饭碗,这让一些人十分不解和反对。但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却坚决支持,因为他知道在北京中关村,已有很多科研人员携技术下海创业。
理工科出身的黄立有着敏感的“技术嗅觉”。看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后,他怀揣30万元全部积蓄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立了高德红外公司。
两年后,武汉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光谷”。
因“光”创业的黄立有着典型“理工男”的执着和专注。创业伊始,困难不断,他既是老板,又是推销员,还是研发生产一线工人,经常背着百余斤的设备箱到处跑。但他始终坚定方向,带领团队,专注于红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政府给过很多政策,包括地皮,但我从不用来赚快钱。”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高德红外“一战成名”。公司迅速开发出智能型红外自动搜索测温系统,具有对大范围人群的自动搜索与预警功能。
面对随时被感染的危险,身为党员的黄立带领团队,深入机场、码头和火车站,安装测试设备,为精准检测、切断传播源起了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在疫情初期,病例激增,及时甄别感染患者尤为重要。这一次,公司的党员职工又主动站了出来。
“最危险的地方都有我们的身影。”黄立说,由高德红外生产的2万多台热成像测温系统安装到包括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全国20多个地区的医院、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及大型企业、学校。
如今,高德红外已构建起一条从上游红外核心器件到红外武器装备系统全产业链,其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掌握了重要话语权。
创新一直是中国光谷人最为自豪的“基因”。正因为无数像黄立一样的人的坚持不懈,中国光谷拉出我国第一根光纤,建成我国最大的光电子产业集群,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
“草根逆袭”的梦想
时光倒回至42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之风吹进荆楚大地。28岁的湖北枣阳小伙儿谢元德敏锐意识到机遇来临。
1979年5月13日,谢元德带领6名乡亲按下手印入股,在枣阳王城镇的一块空地上搭起简陋的工棚,办起湖北第一家农村联合体企业,从事农机具维修等业务。他们用那天的日期给企业命名———“513公司”。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谢元德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走资派”,特意请老先生在工棚前空地上,用油漆写上几个大字———“为四化建设出力,为人民造福流汗”。即便如此,工商部门还是多次下达“封令”,最后又派人来“封门”。
“他们来了发现,说是公司,实际只是个草棚,连门都没有。”谢元德说,当天,不少农民闻讯赶来为公司撑腰,“不管怎么说,公司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就这样,513公司活了下来,业务范围也拓展到电器开关,还搬到县城,改名为“盛隆电气集团”。上世纪80年代初,谢元德脱下布鞋大褂,穿上西服皮鞋,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工商人物。
当地政府领导登门拜访,询问企业发展需要哪些支持。谢元德开口就说,“我想入党。”听到这个回答,一行领导都很震惊,但一名县委副书记很快就接过话“坚决支持”。
就这样特批入党的谢元德干劲更足了。
1993年春天,武汉东湖高新区刚刚获批首批国家高新区。谢元德意识到新的时代到来了,他将企业搬到这个高新区,并且面向全国招聘高新技术人才。
如今,谢元德创办的企业已经从昔日乡野草棚里走向全世界,嬗变为业务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产值过100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国用户端智能配电行业龙头厂商。
“草根出身的我,从农村来到大都市,很快融入这里,被这里的文化所包容。”谢元德说,在这个原先只讲武汉话的城市,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怀揣不同的梦想。
正如谢元德所说,中国光谷,基础在光、发展在谷。“光”是支柱性产业,而“谷”则是与之契合的文化和价值观。
时代印记的使命
与黄立、谢元德等老一辈创业者不一样,“85后”创业女青年李萌身上不仅继承了前辈的创新勇气,更承载着时代印记的使命感。
6年前,出身于医生世家的她发现,传统多级批发的药品流通模式效率不高,层层转销导致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当时,全国上下正掀起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李萌找到好友商量,决定在中国光谷创办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挑战固有的医药供应模式谈何容易。创业初期,李萌和她的团队一年到头在外跑业务,常常是苦口婆心说了两个小时,客户却不为所动。
“我宣称要打造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医药互联网公司,但我们只有5个人,自己都觉得像是骗子。”李萌笑着说,经过他们一番苦口婆心地讲解,客户终于心动了。慢慢地,“试试看”的客户越来越多。如今,小药药公司已服务全国超过30万家终端药店及基层诊所。
去年疫情伊始,听闻火神山医院建设消息后,李萌迅速与医院承建方中建三局取得联系,组织人员连夜盘点防疫物资库存、筹集资源,第二天就将大量的防护和消毒物资送到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
依靠完善的全链条体系,小药药公司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推出的“网约口罩”服务,让湖北人民足不出户买到3亿只口罩,还向湖北省内各大医院、社区、药店累计捐赠物资300多万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萌说,他们创业的初心就是让老百姓吃上便宜药、放心药,尽一己之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李萌讲出了中国光谷创业人的心声。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国光谷,正在向着建成“世界光谷”的使命阔步前行。
(新华社武汉4月8日电)
新闻推荐
ICphoto供图●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目前中国的数据只有半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会随时更新●育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