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关于一位老人的侧记:老去之后可以如何生活?

澎湃新闻 2021-03-27 10:25 大字

一个人的老年生活可以怎么过?带着单纯的好奇和疑惑,谷雨实验室作者张瑞去拜访了93岁的翻译家文洁若老师。没有提纲,也没有必须发问的题目,他们像“拼图”一样聊天。最终这块拼图中得以呈现。

该文章获得了,评委包丽敏点评,“活着,一千个人活着,就会有一千种姿态。作者灵敏地捕捉到了翻译家文洁若的姿态:顽强、执着,锚定内心的价值与渴望,抵挡并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惊涛与动荡。”

一个年轻人如何以旁观的方式请教前行者?请阅读以下这篇作者手记。

撰文丨张瑞

编辑丨林双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文洁若老师的家就在长安街上,长安街宽敞,小区却逼仄,是典型的老北京平民小区。从一道铁门进出,小区内的道路两旁停放着私家车、电动车、有顶棚的三轮车、自行车,将水泥路挤成窄窄一条。一边是临街的高层塔楼,另一边则是平房,开着小卖部、超市、餐馆、理发店,小区里还有一所小学,用围墙和操场,大概将小区又割去了二分之一。

我第一次拜访文洁若老师是十二月中旬的一个上午,煎饼摊前,上班的年轻人在排着队,买菜回来的老年人手里提着青菜。而塔楼楼下,送学生上学的家长正挤成一团。混合着长安街上的车流汹涌,小区里人声嘈杂,步履匆匆,第一印象是热闹,充满了生活气息,当然了,许多小区都是这样,也就显得普普通通。

倒是来之前,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几笔关于小区的介绍,心里难免就有些浮想,“青灰色居民楼,住着一大批经历过文革磨难的老艺术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老干部们……这里是他们人生最后的驿站。”

书的作者提到了一个可供观察的点,“小区里老年人比较多”。但当时当刻,至少目力所及,小区里也穿梭着许多年轻的上班族,大概是赁居于此。毕竟是快四十年的老小区了,原有的住户想必只要有一些办法,都已经搬走。虽然是老小区,但住户不定换过几茬。后来就听说,葛优一家曾经住在文洁若楼上,当然早搬走了。文老师的家 ?摄影 和安里

文洁若所住的联排塔楼有十多层高,像一堵城墙分隔开小区和长安街,在热闹的小区里投出一片阴影,显得就有些“孤高”。进得楼来,第一感觉是安静,大概是该出门的人都已经出了门,投身于火热的“当下”,留下的人留在门后,一门之隔也像两个世界。

想写文洁若老师,一开始只是出于好奇,一位93岁的老人,一个人生活,还在每日工作,字斟句酌翻译小说,想想也觉得奇特。这不是熟知的中国老人家长里短含饴弄孙的热闹生活,反而在坚忍中有一些寂寞的况味。都说人生如流水,但文老师似乎将生活抚成了无波的湖面。

置身楼下,想象一个老人孤身日日夜夜身处高楼,不闻喧嚣无视时间,苦行般一日日工作,铁了心要在这里抵达人生的终点,就觉得与眼中所见格格不入。塔楼内外,宛如时空区隔,她是一个独自活在楼里的老人。后来文洁若老师说,是这样的,楼下虽然热闹,她已经不再下楼了。文老师的书桌 ?摄影 和安里

在我有限的写作中,我一直比较喜欢写老人。老人更容易有一种温柔的特质,当老去之后,外在的世界与他们渐行渐远,所经历的人和事都成为人生史,这让他们常常以一种内敛的方式讲述自己。故事就有了如“时间”一般的迷人之处,已经消逝但永不消失。

另一方面,对于什么是“衰老”,老去之后应该如何生活,我也有单纯的好奇,或者说疑惑。如果说“老去”是人生最大的危机之一,那么到底是随波逐流无可奈何,还是依然可以以心力为炉。曾经写过的老人们,无法给我完好的解答,他们有的惧怕灰色的未来,有的困锁于往日的回忆,故事虽然迷人,但“当下”对于他们,往往呈现一种虚浮感,虽然可以理解,但我想这样是不够的。

因而可以说,去拜访文洁若老师,并不同于我以往写作的动机,其实是无关公共价值的,只是一个年轻人在以旁观的方式请教前行者。?摄影 和安里

在我所有的文章里,对文洁若老师的约访大概是最容易的。首先,文老师同意了我唐突的拜访,她只是非常疑惑地在第一通电话里问我,“我能说的就那些,你真的觉得还有必要来吗?”

我说有,然后就去了。大概三周的时间,每周两到三次,每次两个小时左右,我会在约定的时间来到文老师的家,文老师停下翻译的笔,让我搬一把椅子坐在她身边,一半时间讲述目前的工作,一半时间回忆过往。我没有提纲,也没有必须发问的题目,但好在,无论是萧乾先生还是文老师(我并不用“文先生”称呼她,觉得这样更为亲切),都留下过大量回忆文章和散文,这让我们的聊天常常可以像“拼图”一样。

值得在此提起的是,即使抱怨许多书不见了,从第一次拜访起,文老师就没有停止过借书给我。她总是慷慨地在抽屉里搜罗觉得对我有用的书,让我一股脑儿带回家,丝毫没担心重蹈覆辙。当然,在按时归还的时候,我也能感觉到她的开心。

在漫无目的的“拼图”之余,对于写作成稿,我唯一确定的是,不要将文洁若老师写成一个“历史名人”。她真切活在这个平民小区,在一日日认真生活,努力工作,即使在当下已经少有人知晓,也不应该如同人物传记般被条理分明地记录归档。过往自然重要,但只是来时路,就像站在路口,清晰看见一个人如何而来,这时重要的不是路的曲折,而是步行的姿态。她与萧乾先生的结合,他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磨难,她的童年和逝去的亲人,都应该被杂糅进“当下”,与老去的她层叠一体。这篇稿件全文都是为文老师半个世纪前的那句话做注解:“we must outlive them all.”第一次看见这句话的时候,内心震动之余,我就明白我将见到的是一场结果,文老师已经做到了她所说的,活过了伤害她的人,活过了伤害她的时代,这是她的胜利。但同时,她也活过了丈夫,活过了许多她爱的人,她的肢体在衰朽,精力在消退,与世界的联系在逐寸失去,“老去”本身并不浪漫。

因而这篇稿件致力于两方面的内容,既探寻支撑她如此生活,如此老去的意志缘由,也呈现一位老人老去的状态,两者相绞相缠,互为因果。不过必须指出,当文洁若老师告诉我她总是被骗的时候,被骗钱被骗书,还被青年后进借钱不还,她是笑着说的。虽然我听得大吃一惊,但文老师却只当作闲聊时的笑谈,既没有受了欺负的愤恨,也没有太多抱怨,既不刻意隐瞒,也不大张旗鼓,仿佛都是生活中的遗憾小事。?摄影 和安里

对于文洁若老师,重要的自然是她的工作。但在此,我想说另外一件没有写进文中的事。有一次来访时,文老师想找给我一篇采访过她的文章。她既不听郭阿姨也不听我的劝阻,执意自己蹲下来在冰箱冻库里扒书,文章没找着,却被她翻出了真正的旧书。那是一套出版于1930年代的日文版《莎士比亚戏剧集》,当年父亲买给她的。我知道,最早便是她的父亲发现并培养了女儿的翻译才能。这套旧书大概便是当年买给不过十岁的她学习日文之用。

后来,一家人越洋返国,父亲去世,她长大了与丈夫相识。然后她又老了,书一直藏身于角落,躲过了颠沛流离动荡时事,然后是八十年的时光如梭,被从冰箱里翻出来时,铜版纸的书页依然泛出光泽。文老师早已忘了书的存在,她颤巍巍捧起书,既意外又欣喜,仿佛老友重逢。在书桌上,她将书一本本翻看,指给我看里面精美的绘图,不厌其烦为我翻译图中小字,神态仿佛回到了少女之时。

当时我想,这是只有时光才能给予一位老人的慰藉,所谓甜蜜的回忆。?摄影 和安里

当然,从文老师口中,我也听闻了许多萧乾先生的故事,就像在稿件里所说的,她谈论萧乾总是多过谈论自己。第一次见面,我好奇地指给她看,在书中发现的,她曾写下的一段话:

我本人一生的经历是那么平淡无奇,对于寻访萧乾少年时代的梦,我感到格外殷切。

“您为什么觉得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

“就是啊。”文老师睁大了眼睛看我,一副无需质疑的口气。

我还没想好怎么接话,仿佛为了证明这一点似的,她开始和我说起那一次“寻访”的故事,其实在书中我已经读到过。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已经是一对老人,在南国海边,已经老去的文洁若独自去寻访萧乾年轻时的初恋。大概五十年前,还是进步学生的萧乾从北方流落海边,在乡间学校任教时喜欢上了一位女学生,他们在海边私定终身。少女家境贫寒,因为家中欠债还被债主觊觎,萧乾便约她一起私奔,但北上那一天,直到海船离岸,少女都没有出现。后来萧乾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他将女孩形容成贪慕安逸抛弃他这个穷学生的冷酷少女,痛斥对方的负心。五十年后,偶然听闻少女还在世,萧乾依然不愿去见她,文洁若便一个人去了。

在一间破败的房子中,当年的少女,已经年过七十的老人,告诉了文洁若故事的另一面:那一天,她其实去到了码头边,看见了甲板上等待她的萧乾,但同时她也看见了码头上逡巡着债主的手下,他们腰间揣着枪。债主只会让情郎一个人离开,如果她出现了,债主一怒之下就会让手下开枪。她是看着海船离开的。

后来,就像文洁若一样,她的后半生也因为萧乾蒙受苦楚。在遥远的北京,萧乾被打成了右派,在遥远的海边,批判萧乾的文章就被贴在她家的房门上。她后来也被打倒,被抄家三次,丈夫郁郁而终,她一个人住在公厕的隔壁。

这是属于另一个老人的故事,必须承认,就情节的跌宕悲凉而言,文洁若与萧乾的相识确实显得“平淡无奇”:他们因为翻译结缡,既是生活的伙伴也是工作的同志,智性的成分确乎大过浪漫的成分。当莫测的命运降临,她沉静以待,仿佛风浪中撑一只小船,这是她的个性。

我想文老师是真心觉得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她羡慕那些不平凡的人生,甚至要去殷切寻访。她毫无保留地记录下了另一位老人的故事,就这层意义而言,她是不平凡之事的藏宝人。那一句悄声说出的“we must outlive them all”,便是说给所有如他们一般受到伤害的人,是她一生唯一一次不平的呐喊。

萧乾去世后,当年的少女曾经寄信过来,她说在萧乾去世的那一天,她梦见了对方,虽然当时不明所以,梦里萧乾坐在椅子上,正在微笑。20年后,当我提到这时,文老师说她也梦见过丈夫,但在她的梦里,萧乾还在严肃地工作,就和她一样。

原标题:《关于一位老人的侧记:老去之后可以如何生活?|谷雨计划》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为闺蜜拍摄一组春日感爆棚的日系写真

原创捏捏酱她影像捏捏酱资深人像摄影师微博知名摄影博主擅长温柔系复古及日系风格拍摄____经历了2021年的严冬,春天的气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