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多地通报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引发公众关注 信贷如何流入楼市?谁是背后推手?

南宁晚报 2021-03-27 05:00 大字

北京3.4亿元,广州1.47亿元……近日,多地通报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严查结果,揭开了相关问题的一角,引发公众关注。

一方面是中央三令五申禁止、隔三差五严查,另一方面是银行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从严。如此严厉的监管下,这一问题为何屡禁不止?信贷资金到底钻了哪些空子流入楼市?谁是背后推手?记者进行了追踪。

调查:中介顶风作案

违规操作避开监管套取信贷

头一天全款买房,第二天设立企业,持有房产满6个月就申请房产抵押经营贷……经过一番“神奇”操作,钟某成功从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申请到了226万元的贷款,并受托支付至第三方张某在农业银行的个人账户。当日,张某向刘某等16人合计支付资金217万元,其中支付至刘某178.77万元。经核实,这笔资金为此前代钟某购买某住宅楼支付的尾款。在这起违规套取经营贷购房的典型案例中,房地产经纪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购房、成立企业、贷款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严查之下仍有中介顶风作案。近期,记者多次接到中介的电话,询问是否需要经营贷、消费贷:“要买房的话,可以帮您操作一下。”当记者表示最近正在严查,担心会被发现,该中介人员表示,“银行只是抽查,不一定会查到,我们也会教您怎么操作来避开监管”。

这些所谓操作具体包括哪些手段和套路?“有新购房记录,而且刚刚做了经营性贷款,这类人会被抽查,可以由两个人分头办理购房按揭和经营贷。”“300万元以上贷款放到第三方对公账户,300万元以下贷款可打到除自己和直系亲属以外第三方个人账户,但只要提现,就可以规避监管。”……

难点:钱从银行出来 资金流向管理“睁只眼闭只眼”?

钱是从银行放出来的,贷款是要经过银行审核的,银行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记者调查发现,贷后资金流向的监管,一直是银行信贷管控难点和薄弱环节。

“现在信贷投放竞争激烈,能找到安全可靠的投放标的并不容易,有房产抵押的就算是优质客户。只要从贷款流程上来说是符合要求的,通常会睁只眼闭只眼。”一家城商行个贷经理表示。

“经营贷一般会打入客户提供的第三方账户,但第三方怎么使用资金,我们是无权要求查看的,尤其是跨行或提现后,更难以追踪。”北京地区某银行人士表示。

“从现场调查和银行自查情况看,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于购房等问题,反映了银行机构在信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上还存在不足。”广东银保监局有关人士表示。

在监管的要求下,一些银行也在跟进“打补丁”。“公司成立要满1年,客户持股也要满1年,才能申请经营贷。放款后,我们会实时监控客户6个月是否新增房产。”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个贷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刘上海说。

专家表示,去年以来个别地区房价上涨,离不开大量资金的助推,此轮严查是针对已发现的违法违规“套路”,从贷前资格审查、贷后资金监管等多方面“打补丁”,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路径。

监管:仅靠“堵”很难根治 违规现象需全链条整治

记者调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是多主体共同推动的,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经营贷套利链条,仅靠单个环节的“堵”很难根治。

“首先要加大对不法中介的打击力度。另外,银行不能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定,提高信贷管理能力。监管也要加紧补齐资金监测数据共享等短板。”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对骗取、违规使用贷款的相关风险认知不清的消费者大有人在。“一般查不出来”“即便抽贷,如果真的还不上,顶多上征信。”在一些论坛里,不乏这样存有侥幸心理的购房者。

广东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称,消费者编造虚假材料套取资金购房,一旦最终无法清偿、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等情节严重的,将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业内人士表示,遏制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最根本的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资本都是逐利的,防范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根本上还是要稳房价稳预期。市场趋于平稳,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就会减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据新华社3月25日电

新闻推荐

远去的柳笛声

嫒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嫒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