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总数下降?背后是检察院“逆势”主动履职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张军检察长的金句迭出:让“碰瓷”者“碰壁”;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降低不该有的维权成本,提高必须有的违法代价;用心办好群众身边“小案”。特别是,最高检报告中点名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网络大V“辣笔小球”,更是马上上了热搜,形成了网民与最高检之间的亲密互动,也在细节上说明检察院的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收获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最高检工作报告开宗明义写道: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01万件,同比下降19.4%。“案件总数下降”,这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尚属首次提到,而且还是将近五分之一“大降”。
“办案总数下降”,其中有去年抗疫严格措施之下,犯罪行为客观减少等原因。但是,“办案总数下降”并不代表检察工作可以懈怠,相反,在办案数量整体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却更能在数据上突显检察机关的积极作为、主动行动。
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组“爆涨”的数据:
——检察系统全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5万余件,同比上升19.2%;
——督促侦查机关依法立案2.2万件、监督撤案2.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34%和58.4%;
——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4.8万件,是2019年的23.5倍,如果换算成百分比的话,就是惊人的2350%!
细分析一下数据就可以发现,检察机关“被动”受理的案件少了,主动履职类案件多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申诉案件等“被动”案件少了,公益诉讼、诉讼监督案件多了。
检察系统的办案越来越主动,在那些民间意见最大、舆论议论最热、公民诉求最强烈的个案当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检察院的主动介入。在很多原本定性有争议的案件中,因为检察院的主动介入,让这些案件走出“阴影”,峰回路转。很多长期悬而未决,不停在各个司法程序当中“绕圈圈”的案件,很多当事人饱受“讼累”之苦的案件,因为有了检察机关的主动介入,实现案结事了,皆大欢喜。
比如,杭州女孩被造谣“出轨快递员”,遭遇社会性死亡。按照之前的司法惯例,这种案件只能作为诽谤罪的刑事自诉案件处理,需要被造谣女孩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但是这个维权成本实在太高,被害人望而却步,让造谣者有恃无恐。所以,检察机关积极介入此案,激活相关程序,将此案由自诉案件转为公诉案件。
对此案,张军检察长讲出了金句:“降低不该有的维权成本,提高必须有的违法代价。”那名被造谣的杭州女孩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小事”居然上了最高检的工作报告,这恰恰是检察机关的主动履职,让司法的金灿灿阳光照到个案当事人的身上。司法案件件件连着民心,对于个人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此外,还有引爆网络公愤的“辣笔小球”诋毁英烈案,以及由最高检直接立案调查的万峰湖公益诉讼案,都体现了检察机关的主动履职、积极担当。
在去年检察系统办案总数“下降”的同时,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督促侦查机关依法立案,乃至主动自行补充侦查案件的数量,都在大涨,甚至有的还是23.5倍的大涨。一升一降之间,是检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自觉担当作为、主动履职,逆势而上,也勾勒出了中国法治环境改变的时代图景。
检察机关以“走出去”的态度,回应了全社会对公正的期望,哪里有公众对于正义的诉求,哪里就有检察机关的积极作为:逆风起飞、主动介入,让检察官“冲锋”在案件的第一线,通过积极作为满足新时代群众对公正、公平的更高需求。(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1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是到很远的地方上初中。那时我内心孤独,对上学也有些排斥。为了能多见几次父母,我故意把自己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