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王培安委员:建议对赡养老人抚育幼儿家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澎湃新闻 2021-03-07 19:53 大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paper.cn)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王培安提交了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人口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大会发言。

王培安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准确判断当前人口发展形势,在新起点上全面做好人口与发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人民政协围绕人口与发展问题资政建言指明了新的发力点。

随后,王培安在大会发言中分别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关系”“高龄少子化”等六个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譬如,王培安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少生、优生、优育”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流观念。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累积生育势能在短期内快速释放,生育水平快速回落。受生育意愿、育儿成本、托育服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生育水平仍有走低的趋势,群众“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今天鼓励年轻人生育二孩,其难度并不亚于甚至要超过三四十年前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工作。”

对此,王培安建议:“完善养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的福利单元,对于赡养老人抚育幼儿的家庭在税收、购房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育儿补贴和养老护理补贴制度;大力发展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高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有机结合,以居家和社会服务融合发展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普惠型养老托幼机构发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产假、护理假、带薪休假制度,鼓励男性参与子女照料,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支持女性职业发展。”

王培安关于“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关系”“高龄少子化”等六个重大问题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关于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关系问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有相应的人口规模,更要有较好的人口结构、良好的人口素质。长期以来,人口众多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4亿的人口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分母效应,也有分子效应。人口众多,对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根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数据,为了保持人类目前对资源的需求,我们需要相当于1.7个地球的资源。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人口超载、资源消耗超量和生态负债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人均耕地、水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也要看到,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蕴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巨大的潜力、活力与韧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可靠的底气和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延续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增长递减的趋势,人口发展正经历着从数量压力到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性转变,这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正常规律,但规模降得太快,会加剧人口结构性矛盾。只有让规模变动平缓一些,才能确保结构问题处在可控范围内。在低生育水平背景下,处理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关系,努力实现较好生育水平,既是人口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建议按照五中全会部署,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及时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维护国家人口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关于高龄少子化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由2020年的2.62亿增加到2025年的3.3亿,预计2035年突破4亿,2050年接近5亿,占总人口比重由18.4%分别增加到21.6%、30%、39%。在老龄化加速的同时,高龄化趋势也开始凸显。202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3511万,预计2025年达到4200万,2035年增至76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20年的2.5%增加到2035年的5.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少生、优生、优育”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流观念。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累积生育势能在短期内快速释放,生育水平快速回落。受生育意愿、育儿成本、托育服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生育水平仍有走低的趋势。建议完善养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的福利单元,对于赡养老人抚育幼儿的家庭在税收、购房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育儿补贴和养老护理补贴制度;大力发展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高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有机结合,以居家和社会服务融合发展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普惠型养老托幼机构发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产假、护理假、带薪休假制度,鼓励男性参与子女照料,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支持女性职业发展。

三、关于劳动年龄人口素质问题

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持续减少,但人口总量势能仍在,人力资源基础依然雄厚。按照国际口径,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目前有9.9亿,预计2030年有9.5亿,2050年有8.2亿。与之相较,当前西方七国集团的劳动年龄人口总和约为4.8亿,劳动参与率比我国低,但经济总量是我国的3倍,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7倍多。我国并不缺劳动力数量,缺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当前的实际是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建议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强国。同时,要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挖掘、开发和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优势,形成“人脑红利”“人才红利”“健康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

2019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总量2.36亿,农民工2.91亿。目前我国处于人口城镇化中期阶段,未来二三十年,城镇化仍将快速发展,规模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举家迁徙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人口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蕴含着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若社会融合不足、城市接纳不够,则会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使流动人口在城市获得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政治参与和文化交融,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建议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以公平稳定的公共服务供给满足流动人口的融入需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流动人口落户;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逐步破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加快实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推动劳动力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实现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

五、关于生殖健康服务问题

我国育龄女性人数由2010年的3.8亿下降至2019年的3.4亿,但同期人工流产数量由779万例上升至963万例,人工流产率从20‰上升至25‰以上,未满足的避孕节育需求从2%提高到8%,高校性病、艾滋病发病率偏高。一方面,由于未采取避孕措施,或选择了低效的、不恰当的避孕方式,青少年意外怀孕和流产增多,人工流产数量居高不下,甚至造成婚育期怀孕困难、妊娠风险增高。另一方面,生殖健康服务功能弱化、供给不足,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咨询服务存在缺位,群众生殖健康素养还十分欠缺。建议赋予计划生育服务新的内涵,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免费提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筛查和孕期母婴健康监测,加大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力度,持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殖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支持生育需求,保护民族生育力。

六、关于人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人口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民族间人口发展仍然存在差距。一些地区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个别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生育率仍比较高。同时,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主要健康指标、收入水平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放眼全球,区域、种族间人口发展也不平衡。发达国家普遍处于低生育水平,老龄化程度高。就发达国家内部而言,人口发展也不平衡。多数发展中国家还面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发展水平的艰巨任务。建议总结国内外人口发展领域经验教训,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城乡人口比例,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发展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市场容量和消费能级,发挥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作用。(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如何让乡村医生 “下得去、留得住”?

乡村医生是保障广大基层群众卫生健康的“护网人”。一段时期以来,基层卫生人才特别是乡村医生招聘难、易流失的问题,困扰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