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风光旖旎处 橘林转角有人家 探访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乡村振兴“新路径”
创客聚集的孵化园、远眺长江的观景台、红桔树环绕的农家客栈……深冬时节,漫步在大周镇铺垭村,江风徐徐,炊烟袅袅,屋舍相望,鸡鸣狗吠,一幅动人的乡村美丽画卷在千重沃野徐徐展开。
近日,万州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主题宣传报道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调研小组走进大周镇铺垭村,聆听当地百姓们诉说致富故事,感受美丽经济一路生长,探看乡村振兴“新路径”。
乡村创客唱主角
开启产业经营新模式
来到大周镇产业孵化园,71岁的铺垭村老果农唐井忠热情地向记者推介起他家的柑橘:“除了传统的红桔,我家还引进了‘明日见’、沃柑等新品种,我们很少走批发,也不需要专门去找采购商,基本上供游客采摘,已经供不应求。”
前不久,唐井忠将自己的“柑橘事业”搬到了大周镇产业孵化园。这个坐落在大周镇铺垭村5组,坐拥一线绝美江景的创新创业中心,带给了唐井忠不同于以往农耕生活的全新体验。
去年11月,由大周镇铺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盎泰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桔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产业孵化园”正式开园,园区立足“农村电商、生态旅游、互联网+农业、文化创意”等业态,致力于促进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创业,解决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周久静是孵化园里的一位年轻创客,主要从事从农产品推介和广告设计。她说,来到大周产业孵化园后,一方面可以将家乡的农副产品向全国推介和销售,另一方面可以为创业公司“减负”。同时,产业孵化园的环境更便于广告公司沉下心来寻找创意灵感。
随着创业项目不断增多,大周产业孵化园的平台作用越来越凸显。截至目前,已有67家民营企业入驻,为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优势,重振乡村产业、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机能走出了一条新路。
“美丽股本”牵线
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眼下,行走在江边,寒意阵阵。但一个叫“铺垭人家”的农庄里,却游客纷纷,人气暖暖。
农庄“老板”张云建一大早就起床张罗,计划当天客人预定餐饮所需的食材,联系安装旅游集装箱等新设备。“生意很好,每天都有几桌,要是周末,还必须提前预定,不然就没得位置。”张云建高兴地说。
张云建是铺垭村引进的本土人才,从事餐饮行业十余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想到返乡创业呢?
张云建嗅到了“商机”。去年,他得知铺垭村以自然资源资产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作为“美丽股本”,正在招募“创业合伙人”,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10月1日,“铺垭人家”正式开张营业,不到两个月时间,营业额就超过了10万元。
张云建以“合伙人”的名义接下了“铺垭人家”的经营权,并每年向村集体支付5万元的“租金”。村民不出一分钱,却成为坐享分红的“股民”。
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铺垭村成功引进产业孵化园项目和“柴火鸡”特色餐饮品牌,实现每年10万元集体收入目标。
橘林深处是归家
种田更要种生活
环山抱水、临近公路的铺垭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甚至没有一块平坦的腹地可言,村后便是绵延起伏的山峰,说它“七山一水两分田”一点也不为过。就是这样小山村,却在仅仅2.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发出10多个本地农家乐、客栈和民宿项目,且“有地有林,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
刘天华是土生土长的铺垭村人,也是第一批返乡创业者。一直以来,父母都希望他能跳出农门,走一条和他们不同的路。然而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他,毅然选择了“归家”。2019年,他承包下村里的土地,改建自己的房屋,办起了农家客栈。“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家乡,这就是我的态度。”在刘天华的印象里,铺垭村以前也是“脏、乱、穷”的代表。村民大都外出打工,导致农田山林大多荒废。只有少数爱在田地里鼓捣的村民,在村里办养猪场、养鸡场和蔬菜种植,以本地销售为主,利润微薄。
近些年,铺垭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里环境开始改善,道路扩宽了、村容整洁了,生态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整个村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一部分村民带头做起了农家乐,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地道的农家菜吸引了众多城里客。
此后,像刘天华这样的本地创业先锋,开办了不同形式的客栈、民宿和家庭农场,并吸引了外地人前来投资创业。村里则与这些创业者一道搭建平台,宣传推广,共建共赢。这一模式,让唐井忠、张云建、刘天华等人的田园梦走得更为踏实。
本版文图由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供稿
新闻推荐
厕所是最容易忽视的危险地带。研究证实,排便稍有不当就会损伤心脏。专家介绍,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梗后发生的一种致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