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不守信,该怎么办?
黎青/绘
对于众多“北漂”来说,能在北京落户扎根可谓是梦寐以求的事,毕竟,一纸户口背后牵扯到的安家要素太多。因此,在北京的求职市场中,“落户”对于求职者来说一直都具有绝对吸引力。不过,近年来,诸如“员工拿完户口就走人”“落户后离职被公司索赔”的事件不断发生,有人闹上法庭,也有人选择高额赔偿默默解决。(2月24日中新网)
扭曲的市场加剧了“利己主义”
日前,“爱奇艺员工落户北京后离职被起诉”登上话题榜。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至少说明两点:其一,“员工拿完户口就走人”的现象大量存在;其二,此类纠纷中雇佣单位的“风控手段”和“维权办法”不多。
时至今日,一线城市的户口,仍是极度稀缺资源,这客观上使得有落户名额的企业在人力市场有了巨大的优势。只是硬币的另一面是,不少投机者闻风而来,一旦户口到手,则第一时间奔着更高薪资、更好未来迅速跳槽。
一些企业在招人之初,就会要求入职新人签下“承诺协议”,并辅助以“落户违约金”作保。这貌似万无一失,实则却是“无效合同”,只因其并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过往的司法判例上看,法院对于企业的此类诉讼情节,基本都是不予支持。那些被坑的企业,往往只能动用强大的法务能量与“违约”职员周旋到底,这是象征性止损,也是实实在在的“立威”和“警告”。
“一户难求”“拿完户口就走人”,种种实际因素,正从根本上扭曲和恶化一些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比如说,一些有落户指标的公司,招人变得多疑、敏感,并且仗着“解决户口”肆意压价、有恃无恐;与此同时,一些“动机不纯”的求职者,则是“只看户口不顾其他”,以低价倾销的姿态委身入职——这种种怪现象,都导致了人力市场的定价机制紊乱,使得市场之手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失灵。
从实践结果看,给特定企业一定的“落户指标”,是一种低效率的、计划思维的政策。其一方面助长不诚信之风,另一方面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供需秩序。为了破局,必须要加速推进市民待遇与户籍身份的脱钩,建立以“结果导向”“能力竞争”为核心的开发配置格局,避免户口成为小圈子里的“私享福利”。 (然玉)
苛责员工不如反躬自省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纸户口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也往往将解决户口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为了防止一些员工“落户就离职”,企业大都会和员工签订协议,约定一定年限的服务期,否则就要支付违约金。不过,这种做法既缺乏法律依据,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
在现实中,“拿完户口就走人”的现象并不少见。无论是员工甘愿支付违约金,还是被法院判定赔偿,都容易引发人们对于变相买户口的质疑。对此,网友纷纷呼吁,应该有相关法律予以打击,将落户即离职的员工列入失信人名单。这些建议的初衷是善意的,却并不符合法理情理。毕竟,人才是自由流动的,和用人单位之间是双向选择。员工辞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资待遇低、晋升空间小、工作压力大等。
我们不能对其做动机假设,判定某人就是故意骗户口而来。如果“拿完户口就走人”要列入失信名单,那么领完年终奖就辞职该不该算?照此逻辑,是不是每个提前离职的员工,都应被打上失信的烙印?
就落户问题约定违约金,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同样,靠法律限制员工“落户就离职”,也是行不通的,有悖于法律的谦抑性原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与其苛责员工,不如反躬自省——为什么员工一拿到户口之后,就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别的企业的怀抱?诚然,大城市户口作为稀缺资源,注定成为求职市场的香饽饽,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俊遮百丑”。毕竟,附在户口上的光环终将褪色,一旦户口手续办妥后,用人单位其他方面的不足就会凸显出来,让人萌生去意。因此,用人单位除了挥动落户的“橄榄枝”,更应练好内功,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用人环境,让广大员工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心甘情愿与企业一同成长。 (张淳艺)
新闻推荐
公安未央分局“迎新春”篮球赛决赛现场。(记者窦翊明摄)本报讯(记者王涛)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春节期间公安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