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母亲的新居

烟台晚报 2021-02-09 23:57 大字

陈元胜

庚子岁末,辛丑将至。母亲九十多岁了。戊戌年仲夏,母亲和我弟弟一家搬进了花园般的新小区、新楼房。母亲每天都要在小区里散步,常跟人说:“赶上好时候喽,不花钱能住上新楼,做梦也想不到呀!”

小时候,母亲在村里忙,我和弟弟跟奶奶在一起。听奶奶讲,爷爷早前做生意,新中国成立后带着家人来到现在的村子;爷爷原先置办下的山、地、房还有钱都捐了,“捐给八路了”;大爷、父亲还有母亲都是“先知先觉分子”,母亲与父亲结合时都不知彼此是中共党员。

我们家的住房紧张,漏雨,经常搬家,但我们始终与爷爷奶奶同住。母亲与父亲给大哥盖了新房,他们一直住在老房子里。爷爷、父亲先后病逝后,母亲除了供我们上学,又给两个哥哥与弟弟盖了新房,自己依然与奶奶住在老房子里。

奶奶去世后,母亲一直与弟弟同住,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和睦幸福。天有不测风云,弟媳意外病危。母亲说,砸锅卖铁也要给她治病。兄弟姊妹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弟媳还是走了。面对变故,老人坚强又豁达,她劝儿子要面对现实:“你要感谢新农合,让你经济没有太大压力。只要挺得住,什么坎儿都能过去!”

第二年,大家商议着给母亲盖了一处新房。为了留住母亲喜欢的大枣树,新房的屋檐特意为枣树让出了一方空间。第一次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房,母亲很高兴。那一年,母亲80岁。10年间,母亲把前后院种得满满的,一家人闲暇时都会聚到这里,母亲忙碌而开心。

听说村子要拆迁了,母亲坚决支持,不准家里人提出过分要求,总说“差不多就行了”。村里顺利拆迁,原址上盖起了现代化的学校,原先我家院子的位置坐落着一个教学楼。母亲时不时会与几个老邻居去看看,虽然留恋旧宅,但每每看到新貌,仍会由衷地赞叹。

新闻推荐

燃放鞭炮千万不要扔进下水道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廖晗)学生们迎来了快乐寒假,摆脱了束缚的“熊孩子”三五成群,相依为伴出去玩。春节临近,不少商铺售卖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