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独立男性应不应该接受要彩礼的女性?

澎湃新闻 2021-02-03 17:06 大字

马上就要迎来中国的新年——春节了。春节不仅是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往往也是单身人士们“脱单”的“好日子”,不少人会将婚礼安排在春节期间,普天同庆,不亦乐乎。

谈独立女性的“彩礼问题”是浪费口水大会

说到结婚,近些年不能绕过的一个议题是“彩礼”。前些日子,某电视辩论节目就抛出一个话题“独立女性应不应该收彩礼”,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待,不仅双方辩手铆足了劲儿,广大群众也不甘只是“吃瓜”,而是纷纷撸起袖子下场发表观点。

双方观点看似纷繁,其实倒也简单,一方认为,女性都独立了,说明你经济独立,还要彩礼干嘛?这不是物化自己吗?另一方认为,我独立,所以我想要彩礼就要想不要就不要,给我彩礼是展现诚意,为什么不能收?

当然,也不乏有一些观点,从一些更“巧妙”的切入点进行辩驳,比方说,“收彩礼”不等于“要彩礼”,“收”是被动的,既然人家给了,何必拂人好意,就收呗;再比方说,为什么单说女性收彩礼的事儿,为什么不说说男性收嫁妆呢?

可是,角度找得越清奇,其实谈论的论题涵义就离其根本越远。

就像是有些人提出的,这个论题本身,就是在物化女性的迂腐印象上提出的,不可能得出什么有深度和有意义的结论。但你反过来想想,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倒是挺有意思的。

因为这个问题的深层次问题其实是,当女性独立了,女性与男性的经济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而这个问题本身,又表现了另一个两性问题的核心,即男性究竟应该这样看待女性独立这件事?

从近年来关于独立女性的各种问题和事件来看,这两个深层次问题正是核心和关键。各种所谓的“女拳”“反女权”等网络争议,无不因此而来、因此而剑拔弩张、因此而群情激愤。

但不将这两个真问题找出来,任何讨论都是舍本逐末,只会是浪费口水大会。

独立男性应不应该娶一个接受彩礼的女性?

为了谈这两个核心问题,我们不妨也抛出一个更为现实化的比喻性问题来帮助更为具象化的思考,那就是,独立男性应不应该娶一个接受彩礼的女性?

因为,既然男性的“独立”是一个大众都普遍接受、普遍认同的事实,他会在男女的经济关系上采取什么方法和什么态度,既可以作为所谓“独立”究竟是什么的现实标杆,又可以作为独立关系们应该怎么相处的有效建议,岂不两全哉。

第一种情况,是“独立男性”很愿意付出彩礼,更不会因为付出彩礼而不愿意娶接受彩礼的女性。

这种情况下,也很有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内部动因。一种动因是,某“独立男性”不认为接受男性经济赠与的女性就是不独立的女性,他觉得这没啥,独立不意味着没有经济关系;另一种动因则完全相反,某“独立男性”认为接受男性经济赠与的女性就是不独立女性,但他就是喜欢不独立女性,他就是要用物质来进行“征服”,用经济关系来进行捆绑。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彩礼和女性独立没有什么关系;第二,女性独立这个命题,往往需要从男性怎么看待女性上面来找症结和答案。

当然,还有第二种情况,就是“独立男性”不愿意付出彩礼。不愿意没什么奇怪的,如果不愿意付出彩礼,也不愿意娶要彩礼的女性,那这个问题就终结了,因为愿意付出彩礼的人愿意娶,不愿意付出彩礼的人不愿意娶,各有所好,各娶所好,谁也不烦恼。问题就是,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付出彩礼,也不“愿意”娶要彩礼的女性,但是付出了彩礼,也娶了要彩礼的女性。

同时用“爱情买卖”和“道德绑架”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认同感

如果在网络上进行观察,也会发现,这部分人正是“抱怨”甚至“控诉”彩礼的主力军,他们也是厌恶所谓“女权”,并且到处贴“女权”标签的主力军。

作为“独立男性”,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愤怒,却也不得不同时提出疑问,就是,一切都独立的你,在我们这个非常开明的社会,显然不存在暴力威胁而至于付出彩礼娶个不愿意娶的人回家的外在客观原因。既然你不愿意娶这种女性,为什么要娶她?而且,还要付出大量财富资产甚至负债去娶她?

答案比较简单,因为这些男性往往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他们除了用付出彩礼的方式,没有其他办法娶到老婆。

那我们就不得不问一下这些男性,作为“独立男性”,你可以选择不结婚啊,可以选择不要找一个女人给你生孩子啊,你的选择是自由的啊,为什么不做一个更为“独立”的选择呢?有些人还是通过老父母劳作和举债来娶妻,你们的“独立”性何在?

我们还需要问,通过“不得不”“不情愿”付出彩礼的方式来娶老婆,也就意味着此男性认为要用物质来进行“征服”,用经济关系来进行捆绑,也就是根本不希望对方是什么“独立女性”。于是,形成了这些男性既希望对方是“独立女性”,又不希望对方是“独立女性”的二元悖论。

当他们的男性魅力不足而难以吸引女性时,他们希望用财力来解决吸引力问题,因此希望对方不是“独立女性”;当他们的财力不足时,他们希望用道德来解决实力问题,因此希望对方是“独立女性”。

所以,“彩礼”问题的根本,不是女性是不是独立,而是有一些男性的魅力和实力都不足,因此想同时用“爱情买卖”和“道德绑架”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认同感。

“彩礼”问题的根本,不是女性是不是独立,而是男性是不是独立。

“独立女性”的两个极化,男性化和男权化

那女性在“彩礼问题”中就完全没有关系吗?

当然不是。

无论男性是否愿意付出“彩礼”,重要的是,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一段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腰缠万贯和家徒四壁的男性都可能进行“爱情买卖”,但我们常常错误地对更贫穷人生中的“爱情买卖”批驳更甚,而对富贵生涯中的对价关系赞赏有加。

拼命在“彩礼”问题上谈什么“独立女性”,就是明证。

在种种网络讨论和影视作品中可见,通过依附男性“上位”却打出“独立女性标杆”人设的角色、明星、名人等比比皆是。她们常常压根儿没有工作,没有作品,却有“事业”,因此成为有“事业心”的独立女性。爱社交的家庭妇女成为“独立女性”,傍上富豪的艺人成为“独立女性”,用着老爸和老公金钱及资源出道的成为“独立女性”。

何其荒唐。

另一个误区则相反,就是认为女性和男性不产生一点关系才是独立女性。董明珠曾经被说是“走过的地方都不长草”的优秀女性,可见一个时代印证下,成功女性想要自证的惨烈。而我们再看彩礼关系,会发现,男性们那么“独立”,但他们却老想着要和女性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的连接,“娶妻”的愿望如此强烈,毫不损害他们的“独立”形象。他们对女性也绝不是无所索取,无论是做家务还是生孩子、孝敬家人等,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礼娶新娘的男性,是需要对方什么都不做的。但他们依然“独立”。

何其莫名其妙。

可见,“女性独立”的难点在于,在一个长期父权社会的影响中,“独立”的标杆没有真正形成,对于“独立”的定义也在长期扭曲中产生了许多异化,以至于“独立女性”朝着两个极化飞速奔去,一极是“去女性化”,而男性化;另一极是“更女性化”,而男权化。

男权至上的重男轻女观念,最终绊倒了男性自己

如果要说独立女性,我一直建议,不要设立这么多华丽的“包装”,包装太华丽会丢失问题的根本。

谁是独立女性?不是明星、不是名人、不是二代,正相反,她们可能正好都不是什么“独立女性”。独立女性,就是你身边的女性,自食其力、自强不息、自娱自乐的大妈、大姐、小姐姐们,她们都是独立女性。

她们,也才是我们谈“女性权利保护”的对象。

就以普通阶层居民为例,我们会发现,尽管许多男性网友表示自己在家什么都听老婆的,但事实是,家庭暴力甚至谋杀的绝大多数对象都是女性。

四年前的新春,一个新郎因11万彩礼娶回的新娘与之闹矛盾,将新娘锤杀。与此时一样,大众热议的是,是不是应该有天价彩礼。然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这位男性何以能够觉得自己靠钱就可以“买”来新娘,而且新娘不从就可以取之性命?

普通市民也不例外,去年杭州杀妻案让人咂舌,公开资料看,死者自己打工挣钱、也有薄产,但“独立”女性难以摆脱丈夫暴力。

不仅如此,“富贵”人家又能怎样?上市公司葵花药业闹出董事长“杀妻”案,号称要“千亿市值”的人,对待两性关系不过如此。

直至最近,一位在杭州溺水身亡的女性,让大众热议,因为其父母在其身后不断向其生前男友和公司索取财物,并表示索取金钱是为了给她“弟弟买房”。她的同事也表示,其过去已经受到家庭重压和榨取,非常痛苦。

回头再看“彩礼”问题,用“彩礼”“交易”者何人?往往是想要“繁衍后代”的男性及家人。收取和受惠于彩礼者何人?往往是想要养女“补偿”和惠及家中兄弟的女性家人。彩礼问题,起源于一个男权至上的重男轻女观念,而最终绊倒了男性自己。

遭受家暴的女性,不被马上判离婚。而用彩礼对价的男性,质问起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这种荒谬,才是现实。

后记

当我们讨论“独立女性”问题时,问出“彩礼”问题,这很可笑。

因其可笑,我们也可以说,这也可以是个正确的问题。

可笑之处在于,我们总想让女性——“独立”,就担负起所有男性社会问题。

正确之处在于,不谈独立男性的视角,就没有什么“女性独立”问题可言。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死缓! 朝阳医院崔振国 伤医案一审宣判

本报讯记者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获悉,2月2日上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北京朝阳医院伤医案,以故意杀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