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槛 侯兴锋
汉成帝时期,有一天在朝堂上,大臣朱云请求赐给一把尚方宝剑,以斩下奸臣张禹的项上人头。汉成帝勃然大怒:“朱云罪该万死,这种事情哪里能轮到你来管。”于是命令御史把朱云拖出去,朱云双手死死抓住殿外的栏杆,仍然大声劝谏,以致把栏杆都拉断了,御史才把朱云拖走。大臣辛庆忌向成帝叩头拼死相争,请求不要杀朱云,结果把头都磕破了,汉成帝才渐渐平息怒气,下令释放了朱云。当宫内有关官员要修理朱云攀折的栏杆时,汉成帝阻止说:“不要换,略加修补,留下来以表彰正直敢谏的臣子吧。”
此后,自汉代传下来一个习惯,那就是宫殿正中的一排栏杆,顶上不加横木,称作“折槛”,而后来人们就把“折槛”用来代指大臣直言敢谏的行为。杜甫写过一首《折槛行》,曾感叹道:“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杜甫的这两句诗当然只是感慨而已,显然不实,因为有这种“折槛”行为的臣子可不止朱云一人。
十六国时北汉国君刘聪,打算为皇后刘氏大兴土木,建造一座“凰仪殿”,大臣陈元达极力劝阻,认为如此行为太过劳民伤财,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刘聪大怒,命人把陈元达拖出去斩首。当时是在皇家花园逍遥园内,陈元达很有自知之明,事先用铁索把自己的腰锁了起来,铁索的另一头绕在了园中的一棵大树上,侍卫们前去拖他,却拖不动。皇后刘氏听说后,赶紧命令侍卫暂且停刑,同时自己亲自奏疏,向刘聪苦苦劝谏,说自己并不需要住那么大的宫殿。刘聪很受感动,逐渐平息怒气,下令释放陈元达,并对他表示歉意,而且下令把逍遥园改名为纳贤园。
由此可见,在古代,一位大臣要想让高高在上的帝王改变主意是多么的困难,稍有不慎,真要落得个掉脑袋的下场。但是,即便是这样,许多朝代中仍然有不少像朱云和陈元达那样直言敢谏的大臣,在大义面前,在危亡之中,勇敢地站出来,哪怕被贬,哪怕被杀,也在所不惜。
而到了今天的社会,在职场中,下属对上司提意见,已不致有生命危险了,但要是碰到上司小心眼的,一不留神,被穿小鞋或丢失工作,却是常有的事。为了自保,对于上司的错误决定,大家往往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少有人会不计得失地站出来去“折槛”了。上司不纳言,下属冷眼看,在这种环境里,人人都选择明哲保身,变得不敢讲真话,不愿听实话。说穿了,就是缺失责任,缺失担当。所以,只有敢于“折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能拥有更多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宋慰祖 建议挂牌保护菊儿胡同41号院吴良镛曾担纲对其进行有机更新,因此获联合国人居奖;建议认定为现代文物,复制奖牌悬挂于院门
1月20日,菊儿胡同41号院,女孩和爷爷在院子里打羽毛球。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菊儿胡同41号院曾是一片破旧的平房,上世纪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