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我是怎么被逼成“育儿学霸”的?

澎湃新闻 2021-01-12 21:00 大字

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一张大脸娃娃的照片占据了新闻图片中心位置,触目惊心。

几天过去了,围绕着这个女娃所使用的抑菌霜是否添加激素、涉事企业资质如何、到底还有多少无保障的幼儿产品在市面流通、测评机构说的对不对、“消”字号母婴产品的监管使用问题……一系列争论仍然不绝于耳。而母婴群里,唏嘘之后很快重归平静,跳转到下一个话题。这群人,不是对女婴的遭遇不同情,而是对官方的结论不在意。因为她们育儿笔记上,“一搽就见效的面霜必含激素”这个育儿知识点,早就已经打上了一个确认的勾。

怎么就如此笃定?因为不当妈,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化学、医药、物理、商业、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有一天可以如此渊博。

成为妈妈之前,我也不是没有云淡风轻过。表姐怀孕的时候买了堆满整整一房间的母婴用品,我嗤之以鼻,拎着医院清单上几小件就去待产了。没想到,宝宝出生三天后满脸长湿疹的时候,我彻底慌了,求助医生月嫂还不够,还要把我认识的所有生过孩子的亲友都求教了一遍,买齐了七八种面霜,医院秘制的、国民品牌的、澳洲进口的、民间中药的、测评最优的……看成分、比效果、搞实验,还设置对照组,颇有点“居里夫人”的架势,家里的瓶瓶罐罐从此不绝。

宝宝湿疹消了,我的育儿焦虑算是从此犯下了。月子里就开始查手机翻资料,买了各种版本的育儿百科全书,开始了一场没有尽头的“母亲资格证”备考。和动物界所有雄性一样,“队友”的嘲笑总是如约而至:你淡定一点,养个孩子至于嘛?

是这样吗?那我请问:你知道黄疸的安全数值是多少吗?你知道二类疫苗是不是必须打吗?你知道D3、DHA、乳钙这些怎么补吗?你知道宝宝发烧到什么温度可以观察、什么温度必须干预吗?你知道宝宝多大开始刷牙、用哪种牙膏吗?你知道尿不湿可以穿到多大吗?你知道宝宝衣服穿多少、冷不冷怎么判断吗?你知道哪些宝宝产品是智商税吗……在我连珠炮式的反问句压制下,可想而知,场面一度十分尴尬,“队友”知难而退。

当然了,以上这些知识点里,有的是必学必会,有的是选修自修——当妈的“犯病”程度,决定了知识量多寡。而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尽自己所能地不让“大脸娃娃”的遭遇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这么说,一点也没有责备新闻中这位宝妈的意思,相反,正是因为对母婴市场中鱼龙混杂的乱象深有体会,我才会把自己逼成了育儿知识达人。

毫无疑问,信息的轰炸、商业的围剿,提高了育儿的信息甄别成本,也提高当一个合格宝妈的门槛。长久以来,母婴行业被看作是最有潜力的行业之一。3万亿、3,9万亿、4万亿,各类市场分析中的数字充斥着对母婴消费潜力的狂想,“掘金”“蓝海”“起飞”“躺赚”等字眼背后是无数想从宝妈身上挣钱的企业。

事实确实如此,疫情影响下母婴产品仍然是绝大多数家庭不可省略的消费。更多的入局者,能带来更优的选择、更好的服务吗?“普遍重营销、轻研发、弱服务”,“行业内存在着较大信息不对称,很多消费者并不具有自主识别母婴产品质量的专业知识,市场假货仿货众多”“为了吸引流量而传递不实信息进而导致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这些行业观察者的结论给出了答案。造成这种局面,市场主体难辞其咎,监管环境失之宽松也是不争的事实。

宝妈之间开玩笑,当“鸡娃”可能是一种选择,当“鸡妈”很多时候是不得不如此。因为妈妈是挡在风险和宝宝之间的最后一道安全阀了。无论责任在哪一方,宝妈都赌不起、输不起,只能靠把自己逼成育儿学霸,才能离各种各样的“坑”尽量远一点。所以,不要再嘲笑你身边的宝妈太焦虑、太神经质了,其实她也不想。

设计王璐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是谁悄悄爱着我?

靳莉两年前有一个读者加我微信,我通过了,他说是无意中知道我的真实姓名后决定加我的,他对我的名字印象深刻。我很好奇为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