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生活需要 什么样的“仪式感” ■ 何珂

安徽日报 2021-01-12 06:30 大字

初雪要吃炸鸡、跨年看场零点电影、降温捧上一杯奶茶……一波又一波携带着一整套规定操作的“仪式感”近日又席卷网络。

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你有没有参与过这些“仪式感”操作呢?童话《小王子》中,有这样的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的确,古往今来,仪式感从未缺席过。从婴儿周岁时举行“抓周”仪式,到年满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再到新婚的各种仪式操作等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仪式。仪式既是一种形式,更是情感的集中表达,在定格美好瞬间的同时,也孕育希望、寄托理想。

正因为有着种种美好的含义,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仪式感”却流行起来。从520元的特别红包到精致下午茶,从春日的“制式野餐”到初雪日的啤酒炸鸡,这些接二连三的大节小节、流行仪式让人应接不暇,朋友圈里“我的年度账单”“我的年度歌单”刷屏未止,“我的新年愿望”已紧随其后。许多人生怕赶落了一个个节点,便辜负了自己,怠慢了生活。

仔细想想,不少横空出世的“仪式”背后,其实都有着“营销”概念及消费套路的影子。鲜花、礼物是情人节标配,冬天是奶茶的季节,春季好像就该拎着北欧风的装备去野餐,“年度账单”的背后是一家家网络软件平台在推波助澜。不得不说,在一些商家营销策略的推动下,许多特殊时节的情感表达,反而直接与消费行为进行了绑定。正如有网友说:被物欲支配的伪仪式感不过是招摇过市的虚荣心。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是究竟需要什么样子的“仪式感”?其实,所谓仪式感,形是外壳,情是内核。列下新年愿望清单时,不妨扪心自问:几分为了展示,几分出自于决心?别失掉了仪式的初衷。仪式是情感的唤醒、价值的重申,其真正落脚点在于“感”,被仪式裹挟、绑架,无疑会消解真正的仪式感。

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意思是,在弹琴之前,要沐浴焚香,营造出氛围、创造出意境,既是对音乐的尊重,也能奏出好曲子。弹出的是曲子,也是一种精神的修炼。借着仪式感,让生活慢一些、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挺好的,但也不用拘泥于任何单一形式,更无需刻意追求从众,专注认真地体味日常中的趣味与美好,仪式感就在其中。

新闻推荐

挥别寒潮 上海本周最高气温将升至17℃周六骤降11℃

上海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寒潮影响趋于结束,白天继续回暖,但是,冷空气又要来了。据上海气象部门预计,1月11日,上海仍以多云到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