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心为修身之本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
□刘晋宏(游仙)
最近,笔者以极大的耐性和自律,读完了被太多人推荐的《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一书。从这本书中我能理解的部分来看,作者还原了一个客观真实的王阳明哲学体系,而这个体系并不像他的人生经历那般传奇。
按照我对历史的理解,王阳明在哲学上的成就,就是在社会主流的哲学思潮被朱熹的理学所占据的时候,继承并极大地发扬了“心学”,为当时的哲学思潮乃至中国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
王阳明所在的时代,很多文官都无惧生死,但是太执着于规矩和体统,嘉靖皇帝本来只能当王爷,但是因为上一任正德皇帝膝下无子而得以继承皇帝宝座,当上皇帝以后,嘉靖帝想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供在太庙里,而招致群臣反对。嘉靖帝是一根筋,下令谁反对就杀谁,群臣更是视死如归,誓死捍卫“祖制”,于是很多人遭到了责罚甚至送命,连大文豪杨升庵都被打了板子还被流放边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明朝中期的文官有着令人敬佩的信仰和气节,但是有时候也过于迂腐,甚至有点不通人性。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朱熹的“理”的作用。正因如此,在皇帝身边出主意,帮助皇帝完成自己意愿的宦官集团,却能时常因此得宠,从而站上历史舞台。帮助皇帝完成一些个人意愿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太监上位后祸国殃民,甚至让整个国家生灵涂炭,刘瑾、魏忠贤就是这方面的例子。所以我认为,王阳明的哲学体系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中国哲学体系发展的内在呼唤,时代呼唤人们应该从心重新出发,去重新审视主流的哲学思想。
之前笔者一直以为,是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看过书才知道,阳明哲学体系从孟子那里继承,之后还有陆九渊等人在王阳明之前作了发展,这么看来“龙场悟道”只是王阳明从探索孔子到朱熹的理学改换门庭,继承和发展孟子一派心学的重要转折。如果说朱熹所谓的理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的话,那么王阳明的理,就是人的道德自律和行为动机。朱熹说服从君王、孝敬父母,是社会运行的规律,人只有遵守它才会快乐。而王阳明认为,如果不愿意服从君王的人去服从了,不愿意孝敬父母的人去孝敬了,他只是在演戏而已,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来之内心,只有主观上想要去服从君王、孝敬父母的人去做了这些事情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这也是我对知行合一的粗浅理解。
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无所谓优劣,都形成了各自的体系,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和困惑,但我更喜欢的还是王阳明。
在我所知道的人物中,王阳明的人生才算是真正开了挂的。幼年玩骑射,可以玩出后来震惊朝野的九矢全中,带兵打仗不仅鲜尝败绩,还根据自己的哲学体系留下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宏观战略理论,凭借临时拼凑的两三万人马,仅仅一个月时间就生擒谋划良久率领18万人马造反的宁王朱宸濠,少年立下当圣人的志向并最终当了圣人,临终时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圆满结局,完成“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巅峰造诣。
纵观王阳明一生,虽有坎坷但是却保持了至善,这一点又像极苏轼,同是被人陷害,却不改内心的纯真和善良,在流放的道路上放开一切恩怨,放开心胸与天地山川对话,最终超越了时代,成为了光耀千古的人物。苏轼在黄州赤壁完成了千古绝唱,王阳明在贵州龙场为中国哲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该玩的时候玩了,该考功名的时候考了,该建功立业的时候立了,最后还开启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无论是人生经历和最后达到的境界,王阳明都塑造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新闻推荐
1月1日起,民法典将正式施行,从婚姻家庭到住房财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都帮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后你的生活将有哪些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