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从容品鉴生活的美好 读《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

滕州日报 2021-01-04 07:01 大字

千百年来,自然与人的关系,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重要话题。早在两千年前,庄子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可谓把人与自然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揭示得淋漓尽致。对现代人来说,如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把握这一学说的丰富面向?换言之,当代语境下,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共生?美学大师蒋勋用新作《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巧妙地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口,在记录时令与自然风物迁演变化的同时,通过意味深长的哲思和逐步引导,为我们更好地领会“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诠释了新的美学境界。

全书从立春写到大寒,二十四节气如亭亭的少女,又如庄重的老者,随着时令的节拍,随着作家的展纸落笔,一同缓缓向我们走来。书中,蒋勋不无感怀地说:“二十四节气这样周而复始,不言不语,不动声色,数千年来,它在无言中,看过多少朝代兴亡,有多少人仰马翻的嚎啕涕泪。”就在我们为这些历史的纷繁和时光的易逝慨叹连连时,作家却就此笔锋一转,像个大彻大悟的智者劝慰我们道:“然而,朝代兴亡之上,还有岁月静好,可以静看山静云闲,静听鸟啼花放,无一点爱憎,无一点喜嗔,不哭不笑。”这种豁达的表述,一下子又让我们的心境为之豁然开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一大精神创造,是人与自然在守望相助中,用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又是人类洞悉自然禀性,并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利器”。每一个节气对应着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又活色生香地体现在现实生活当中,久而久之,便以各种习俗习气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修为,深情寄寓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如立春吃春饼、清明祭奠先人等等。二十四节气,还是披在大自然身上绚丽无比的一件“霓裳”,它把七彩斑斓都深深地镌刻在山石草木里。不同的时节,走入旷野,四时的风物或华美、或端庄、或静雅、或大气,总是会带给人迥然各异的心理体验。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奔放热烈,秋天的丰饶多姿,冬天的内敛深刻,无不通过二十四节气细微而丰富的变化,装扮着大千世界的美丽而多情、丰赡而深刻。作家观时令流转,察四时变幻,以贯穿古今的笔法,上接历史,下通地理,徜徉璀璨的历史时空,以隽永而诗意的语言,将二十四节气与人们在经济社会上的种种勾连,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角度,一一作了美学意义上的深入探讨。

这种探讨,小到一岁一枯荣的繁衍生息,大到历史潮汐中的朝代更替。作家都能透过二十四节气中的丰沛意象,从中掘取到它所蕴涵的深刻旨趣。山涧岩石上刀劈斧凿般的曲折纹理,让作家窥察到天地间沧海变桑田的自然伟力。外国政要的一次当选,又让他见证了后浪超越前浪的惊天能量。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也好,人世间的风云变迁也罢,都以一种隐秘的力量,生长、壮大,直至被新的事物、新的势力所代替。就像乾坤中的二十四节气一样,冬去春来,四季轮回,永不止息……

《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是蒋勋坦诚的心灵悟语。从作家精炼而富禅味的文字里,时时传导着一种岁月静好、当好好珍惜的寓意。他不会为一朵花的凋零黯然神伤,也不会为一座山的巍峨喜极而泣。作家舒缓而节制的叙述,无一不在展示着内心的淡定。这种从容是阅尽人间春色后的安然,是对万物生灵一种虔诚的尊重,是他对美好岁月理性而率真的情感表达。“万物静观皆自得”,作家凭借着深厚的美学涵养,用画家的一双慧眼,本着文学家的细腻,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归属,精确诠释出了国人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那便是,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二十四节气以其深厚的精神意蕴,滋养着万物生灵,也滋养着我们聪慧的心灵。岁月静好,需要我们时时秉持一颗淡定安然的心。体悟到了这一点,也就能从纷繁的世事中,从大自然的斗转星移中,从容品鉴到生活的诸多美好。

新闻推荐

青年伤残、壮志不减,潜心科研、胸怀远方……从一线工人到大学教授,邓存宝始终选择“到行业最需要的地方去” 与煤一起“燃烧”的人

阅读提示大学毕业拒绝留校、要求去煤矿下井,遭遇工伤截肢后毅然考研;放弃煤炭企业晋升机会,潜心读博收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