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宋朝为何才女辈出
李开周
宋朝是才女辈出的朝代。
李清照是才女,自不待言,此外如朱淑真、吴淑姬、贺罗姑,都是才女。陆游的母亲唐氏自幼倾慕秦观诗词,可见她也是才女。王安石的妻子吴琼能填词,能写一手好文章,更是才女。王安石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老同学吴充的儿子吴安持,过门之后,想念家乡,写过这样一首诗:
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
极目江山千万恨,依前和泪看黄花。
诗风清丽可喜,可见也是一个才女。
才女不是天生的,一个女孩无论智商多高,如果没有人教她读书识字,绝对不可能成为才女。当然,男孩也一样。
李清照之所以能成才女,是因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亲李格非是散文名家,写过脍炙人口的《洛阳名园记》。作家父亲培养作家女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甚至可以说天经地义。
陆游的母亲唐氏之所以能成才女,也是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陆游的姥爷唐介是宋仁宗时著名的谏官,跟包拯交情莫逆。陆游的舅姥爷晁补之是苏东坡的学生,能书画,善诗词,北宋后期有名的才子。晁补之与秦观同为苏轼门生,唐氏爱读秦观诗词,应该就是因为舅舅晁补之的介绍。
王安石的妻子和女儿之所以能成才女,更与好家教分不开。妻子吴氏出身于临川望族,女儿当然更不用说,那是大政治家兼大学问家的女儿。
事实上,王安石的三个妹妹也都能写诗。“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就是他的大妹写下的佳句。推根溯源,还是因为王家世代书香,家教优良——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和父亲王益都是进士,极其重视子女教育。
总而言之,宋朝才女之所以成为才女,主要是因为家教,而不是因为学校。因为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官办的太学、府学、州学、县学,还是民间的私塾和半民间的书院,都是不收女生的,否则李清照身为京官之女,完全有资格与夫君一起入太学,也用不着让赵明诚每月两次请假回家了。
女生不能入学,一是因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二是因为“男女之大妨存焉”,怕男女同校有伤风化,三是因为女性不能做官(最多只能在宫里做女官),家长们失去了送女儿上学的动力。
宋朝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背诵能力,五六岁的孩子,肯定贪玩,肯定对佶屈聱牙的古文经典不感兴趣,你让他背书,他背着背着就溜出门玩耍去了。怎样才能让孩子专心学习呢?这些家长的办法简直绝了:找一只大小合适的竹篮,把孩子和经书打包塞到篮子里,再把篮子吊到高高的树上去。孩子背累了想玩耍,从篮子里探出小脑袋往下瞧,哎呀妈呀,下不去啊!哇哇哭两声,大人不理,只好继续学习。
小孩子记忆力好,理解力不行,只要加强训练,完全有可能将几本经书背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但是如果想要口占诗赋或者文武双全,那就必须具备惊人的天赋,天资普通的孩子再怎么强化训练都不行。
有鉴于此,背诵就成了宋朝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用宋高宗的话说:“朕自即位以来,童子以诵书推恩多矣。……向有万顷,自言能诗,尝指金唾壶命题试之,笔搁不下,盖出其不备耳。”自从高宗即位以来,大部分神童展示的才能都是背书,并没有别的本事。曾经有一个名叫万顷的孩子毛遂自荐,说他会写诗,高宗指着黄金痰盂让他写一首,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孩子大概只会“写”一些精心准备过的诗,碰到临时命题,他就歇菜了。(摘自《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饮酒过量 当心被“液体之火”灼伤 急诊科医生通过两件病例提醒市民过量饮酒的危害
急诊室的故事“液体之火,让你若梦若醒、飘飘欲仙,让天地颠倒,让世界旋转,把人类历史浇灌的跌宕起伏,将琴棋书画熏染的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