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卖SCI论文网店10年不倒 治理论文买卖必须推进学术专业评价

成都商报 2020-12-21 01:55 大字

如果重视的不是论文的发表,而是关注论文本身的创新价值,要对作者进行相应的答辩,那么造假的论文、买来的论文就必然会露馅,这或将从根本上堵上论文买卖的可能。

10年前,有媒体曾报道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网上售卖论文。如今,据报道,当年30岁的“房奴博士”已变身为40岁的“论文写手”,不变的是他在网上开设的“SCI论文小铺”仍在“营业”,广告中还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标签。

当年这篇批评报道还被他贴到自己的微博上,扬言记者多管闲事,“我卖论文是不触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护的”。据报道,现如今“SCI论文小铺”生意依旧红火,至今已卖出100多篇SCI稿件,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购买者基本是高校师生,店主因此牟利数百万元。

买卖论文,真的“不触犯法律甚至受法律保护”吗?非也!

2018年,为净化网络学术风气,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网行动”。这家“SCI论文小铺”可以说是“漏网之鱼”,而之所以还能生存,一方面表现出相关网络平台法律意识不强,允许买卖论文堂而皇之地在平台上开店;另一方面则是存在对买卖论文的需求,而买论文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没有被发现、追究,进而卖论文者的违法造假行为也没有被发现。

对卖论文的责任追究,应该以追查买论文者的学术造假行为作为由头,否则确实比较难查——即使查处了公开的交易,也难保不会有地下交易。如果购买论文者的行为都被纵容,那卖论文者就一直会有市场。当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有的机构对于通过买卖交易得来的论文很少认真查处。只要买来的论文内容不涉嫌抄袭,是卖论文者“原创”,买论文者被发现、查处的风险相对不大。

如果重视的不是论文的发表,而是关注论文本身的创新价值,要对作者进行相应的答辩,那么造假的论文、买来的论文就必然会露馅,这或将从根本上堵上论文买卖的可能。

最近,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要切实落实10个“不得”,破除“唯论文论”,就必须改革评价机制。而要想重视论文本身的价值,对学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进行具有公信力的评价,就必须发挥专业的学术共同体的作用。推进专业评价,是治理包括论文买卖交易在内的学术不端乱象的根本之策。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新闻推荐

黑龙江安达市爆炸事故2名失联人员找到 现场确认已死亡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9日消息,记者从黑龙江省安达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因安达市海纳贝尔化工有限公司格雷车间乳化反应釜爆炸失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