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中小学生之间闹矛盾“同辈调解”值得一试

济南日报 2020-12-18 11:48 大字

□陈广江

中小学生之间闹矛盾或发生校园欺凌,由同辈人去调解?日前,针对《关于在我国中小学推行同辈调解的提案》,教育部指出,这项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下一步将“同辈调解”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探索。(12月17日澎湃新闻)

所谓“同辈调解”,简单说就是孩子之间的问题让孩子来解决。不少人难免有疑惑和担心:大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孩子可行吗?会不会带来新问题?事实上,作为一种被不少国家证明效果良好的中小学生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同辈调解”模式值得一试。

近年来,中小学的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仍屡见不鲜。深究不难发现,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往往是由小矛盾、小纠纷长期积累造成的,往往与青少年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关。只要化解了这些“小问题”,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必然锐减。

然而,以老师和家长为核心的校园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方面部分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口服心不服、阳奉阴违;另一方面,老师、家长强行插手孩子的事,容易导致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甚至老问题没解决、新矛盾又来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小学生之间的很多矛盾、纠纷,可以交给孩子解决,调解过程中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的引领、指导,而不是老师和家长的绝对权威。如果说“长辈调解”是一种不平等关系的话,“同辈调解”就是一种基于平等关系之下的自由谈判,谁对谁错、有理没理,都可以坐下来谈。平等对话,更容易发现和解决孩子们内心的问题。

恰如“同辈调解”的倡导者、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所言,“同辈调解”有“一石三鸟”之效:既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间的冲突、缓解校园暴力程度、预防青少年犯罪,也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从而成长为合格公民,还可有效减轻学校及教育部门管理压力以及政法机关日常负担从而节约更多社会成本。

当然,推行“同辈调解”,并不是让老师和家长当“甩手掌柜”,也不是所有校园矛盾、冲突都让孩子去解决。“同辈调解”需要相关部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做好配合,既要制定并完善调解规则、计划,又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此外,还应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和规律,条件成熟再推广。

新闻推荐

试点“快递之家”集中分拣快递

北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