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让“一米阳光”温暖更多人 新区民政局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专项救助资金1.1亿元

半岛都市报 2020-12-18 04:51 大字

工作人员正在陪小轩游戏。半岛全媒体记者汪院萍

今年6月30日,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票决确定了2020年的9件27项民生实事,关爱困难弱势群体就是其中一项。12月15日,记者从新区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新区民政局努力实现“提标扩面”,截至11月已有10011户14043人被纳入低保(特困)救助,累计发放专项救助资金1.1亿元,实现了对低保(特困)人员物质+服务的双重救助。

打造“一米阳光”救助品牌,关注低保人员心理健康

自2020年起,新区试点开展困难群众心理救助工作,打造“一米阳光”心理救助品牌,探索形成了“1个小组统领、5项结合推进、N种方式开展”的“1+5+N”工作模式。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有区别、有侧重、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心理关爱、社会工作支持等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救助服务,推动社会救助逐步向物质救助、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的多维救助模式转变。

小轩(化名)是隐珠街道一户低保家庭的孩子,6岁了却还口齿不清,不会整句表达。为此,新区民政局找来了心理专家进行现场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并在现场对小轩(化名)进行了感统测评,结果显示孩子明显感统失调。经过专家的指导和亲人的帮助,现在的小轩(化名)已经能够开朗地与陌生人交流。

和小轩一样接受心理救助的还有滨海街道的小婷(化名)。9岁的小婷也来自于一个低保家庭。由于原生家庭的关系,小婷(化名)性格急躁,经常会因小事发脾气,且不善交流。新区民政局了解到情况后也将其纳入了心理救助范围。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母亲的帮助下,目前小婷(化名)急躁的脾气在一点点变好,而且还积极参与“成长营”活动,在竞选队长环节积极踊跃。

截至目前,新区已引入8家社会组织,在全区17个镇街开展困难群众心理救助,已开展入户心理测量评估1090余次,建立档案790余份,发放宣传材料9400余份,开展集体活动30余次,个案心理辅导70余人。

创新探索供养新模式,让老人老有所依

整合原有的镇级养老院,设立两家区级福利中心,实现了特困供养对象区级集中供养。同时,建立了区级福利中心特困供养长效补助机制,每年拨付管理运行补助经费280万元左右。针对分散特困人员供养照料护理存在的短板,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创新型服务方式,引导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六助”服务,打造形成了具有新区特色的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新模式。

除此之外还出台了《困难群众集中供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全区所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到区级福利中心试住,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全部转为集中供养。“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是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区914名特困人员中已有451人实现集中供养,半自理不能自理集中供养率达59%。”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任邢兆光说。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服务更便捷

今年,新区各镇街、各村居普遍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为遭遇急难的群众提供咨询和办理通道。建立了主动发现机制,依托新区社会治理网格员,随时发现困难家庭,建立困难家庭台账,主动联系相关部门给与帮扶救助。不断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保证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同时减轻镇级财政的负担,避免了镇街在审批救助事项时出现太苛刻、分名额等问题,使困难群众得到最大程度的救助,真正发挥社会救助“救急难、托底线”的作用。

开辟“绿色救助”通道保证救助及时到位

新区设立了区级200万元专项“应急救助”周转金,开辟“绿色救助”通道,对因严重自然灾害、突发事故及其他紧急事件遭遇严重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或因大病治疗期间医疗费用支付过大、无力再继续治疗、情况特殊紧急的困难家庭,直接发放一次性临时困难救助金,确保24小时内救助到位。

今年来,已累计启动“绿色通道”救助301户次,发放救助金超153.8万元。建立了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疫情期间再次提高了备用金额度,对因疫情陷入困境的家庭及时启动“绿色通道”救助。今年8月份,为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区财政投入1025.6万元,按照每个困难家庭2桶花生油、2袋大米、2袋面粉、2箱鸡蛋的标准,为困难群众发放基本生活物资,惠及困难家庭1万余户。

新闻推荐

上海老爸辅导作业情绪失控 竟点燃练习簿 差点烧了邻居家

"鸡娃"这个词,坊友们听说过吗?它是当下许多父母艰难的育儿实践新名词!不少父母和子女斗智斗勇、却把自己也弄得个鸡飞狗跳,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