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与青春期孩子交流 焦虑催促要不得

皖北晨刊 2020-12-17 17:02 大字

■李雪静

小妃说话温声细语,画画、写文章都出类拔萃,遗憾的是理科成绩不太理想。总成绩从七年级刚入学时的年级前100名,掉到初三一模的250名,她感到伤心失望。有些学生在小学全面发展,乖巧听话,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到了初中,面临升学的压力,更多的以考试分数为个人价值主要判断标准,一旦成绩退步,孩子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开始自我怀疑。如果家长早一点和孩子沟通,发现这些问题,改变就可以更及时一些。

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人的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两种。先天遗传包括智商和特殊能力。小妃同学自认为没有理科思维,可能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有待提高,最初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及时解决的原因。但她在画画、文字领悟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明显超出大多数同龄人,这种不教而自有的能力,就是她的特殊能力,令很多人望尘莫及。因此,家长可以引领孩子放大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帮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

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习的领域非常宽广,除了课堂学习,将来的社会学习,也会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天地。父母可以宽慰孩子,不能要求自己全面发展、无所不能。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遇到困难时,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吃苦耐劳、不断尝试,拥有跌倒了再来的勇气和决心,这种逆商和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比分数更重要。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收获。做了比不做好,现在做比将来做好,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提醒代替催促

不少孩子的行动力不强,做起事情来慢吞吞的,定好的计划一拖再拖,其实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有些家长总是在一旁催促孩子,殊不知,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不加思考,干脆应付了事。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孩子自立自主的。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玩10分钟就做作业,可约定时间到了孩子还没有开始,家长应该怎么沟通?

催促型:快点去做作业!你说话不算话,下次我还能相信你吗?

提醒型: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现在该干什么?我知道你是说话算数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总是催促孩子,就会给孩子一个“我动作很慢”“我很贪玩”的心理暗示。渐渐就会形成心理定型——“我是需要被催促的”。而催促只能使身体到位,并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因此,我们可以用“提醒”来代替“催促”。

家长越耐心,孩子越“开挂”

我是一个焦虑型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渐渐地发现儿子性子急、喜欢辩驳,经常挑别人的错。让我彻底醒悟并做出改变的是一次亲子出游,有些家庭其乐融融地各种拍照,可儿子对我似乎并不那么亲热。反思中发现,我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当孩子考试分数高、按照我的要求完成阅读任务时,我的心情明显更愉快。换句话说,我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功利的。我爱他,不只是因为他是我儿子,更是因为他是别人眼里优秀的孩子,在我的判断中他是让我自豪、充满希望的孩子。

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让自己慢下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他的心理需求,给孩子更多耐心和无条件的关爱。

新闻推荐

寒冬里的温暖

张志松几年前的冬天,我千里迢迢到重庆,准备在老乡的公司上班。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我终于到了重庆火车站。不料老乡在来接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