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向9岁孤女发限制消费令,有违常识常理常情

新安晚报 2020-12-17 11:12 大字

近日,一则关于“9岁女孩领着低保成‘老赖’”的消息,引起社会热议。据媒体报道,8年前,女孩陈某的生父杀害了她的生母和外婆,后被判处死刑。陈某父亲杀妻后准备卖房,但买主王某交了55万元购房款后,房子没能过户。2020年10月,河南郑州中院终审判令9岁的陈某偿还55万元。因为其无法还钱,11月25日,金水区法院向她发出限制消费令。16日凌晨,法院发布致歉声明,并表示已依法解除了限制消费令。(今日《新安晚报》A12版)

平心而论,当地法院发出限制消费令的目的,或许是想给孩子的监护人施加压力,尽快把房子变卖了还钱,是让其利用遗产还债,而非“父债女偿”。在某些普通债务纠纷案件中,很多法院会采取这种“倒逼式”做法。

从法律上讲,陈某需要偿还的55万元,并不是“替父还债”。根据民事法律相关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清偿的债务,而清偿的债务应以所继承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对被继承人的法定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因为陈某选择了继承房产,所以理所应当也就继承了有关债务——考虑到陈某从父亲那继承的财产仅为一半的房子,另一半是从母亲那继承而来,她仅需在父亲那1/2房屋所有权价值范围内偿还债务。值得一说的是,这种对于债务的选择性继承,并不是血缘关系所带来的必然义务。

从正常逻辑看,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智能力,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即其外公可以选择处置财产,也就是变卖房产,用于偿还有关债务,所剩收益再归孩子所有。

但这起纠纷的死结,恰恰在于,陈某外公为了孩子“将来生活上能有个着落”,并不愿卖房。由此导致债务不能正常清偿,债权人王某的利益受损。法院发出限制消费令,自然也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不受侵害。

只不过,对9岁孩子限制消费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以牺牲未成年人的权益为代价,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精神,也不符合最高法有关禁止将未成年人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规定。

如果说,法律确立了司法的天花板,那么人性则确立了司法的底线。法律是抽象的,也是冰冷的,但司法是人为的活动,并不排除人性的温情。杨宜桐/文朱慧卿/图

新闻推荐

【时尚宝典】 保暖又显瘦的裤装搭配

丽丽进入冬季之后,时尚圈里几乎大半的女生都会选择打底裤来穿,在她们的眼里,打底裤是最显百搭又不挑人的裤装之一。虽然这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