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向网络谣言主动“亮剑”
□特约评论员 李明志
今年7月7日,杭州女子吴女士(化名)取快递时遭偷拍并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12月15日,记者获悉,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已受理吴女士的刑事自诉并下达立案通知书。(12月15日封面新闻)
只是下楼取个快递,却无端招致偷拍造谣、网友攻击、侮辱短信、周遭非议的“社会性死亡”,随后自己还被公司劝退、抑郁缠身……相信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眼睁睁看着一起网络谣言,迅速演变为一场几近失控的现实暴力,都会顿生无差别的惊骇和忧虑:这样的“不测风云”,何时才能消散?下一颗无法预测的“网络惊雷”,又会炸响在谁的头顶?
好在,面对无底线的网络侵权和谣言暴力,还有法律这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好在,在无数遭遇不公却无奈选择沉默的“大多数”中,还有耐住身心折磨、扛住多方重压决心较真的“一小撮”。随着吴女士提起的刑事自诉获法院受理,意味着司法及时介入,此事也终于有了公正解决的预期。在法院发布消息后,吴女士也第一时间发布微博,表示对于前述两人的刑事责任,将“一追到底”。可以想见,全民关切、万众瞩目下,后续对簿公堂环节,注重事实依据、讲求法律准绳,个中是非曲直、罪责划定,自会得到公正裁量。从某种角度讲,在“海量”网络侵权事件中,此事能够进入司法环节,已然是不小的胜利。
谣言发酵之时,公众也在反思:一方面,受害者在网络上遭遇谣言、诽谤或暴力时,由于“谁主张谁取证”,个体要自证清白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对比鲜明的是,嫌疑人违法成本却又低得像是“纵容”。此事中,谷女士报警后,两名嫌疑人因诽谤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其结果,受害人尚在经历不断加码的“网暴”,工作生活陷入一团糟,造谣者却早已回归正常生活。不痛不痒的违法成本、惩治力度,显然达不到让违法者“戒惧”“收心”的目的。
此事再次提醒人们,今时今日的网络力量早已不容小觑,并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造谣者出于低级庸俗目的,认为只是单纯“闹着玩”,但其给受害人轻易造成“社会性死亡”这等严重后果,足以说明网络谣言风险之大、之深、之重,绝对“不好玩”。众口铄金,滋长的谣言在信息泄露风险下,可以迅速形成浩荡的讨伐声势,令个体无所遁形。
网络的“洪荒之力”若不加以节制,便有反噬之危。不绝于耳的网络谣言,屡屡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消耗着巨量社会成本。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加强对人格权的全面保护,特别规定“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这意味着,法律层面的兜底和善意充分释放——面对持续受损的精神和名誉,给予更长时间追责。除民事途径外,若情节严重,还可向法院提起诽谤罪自诉,通过刑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吴女士的这次刑事自诉操作,不啻为一次接受度极高的全民普法行动——遭遇网络谣言、暴力,个体“无力感”是可以得到法律强力支撑的。在这起深具标志性的案件中,没有谁是真正的旁观者,它在司法层面走出的每一步,都堪称“破冰”。
正如吴女士所言,“希望自己的维权行为对社会上怀有不法之心的人起到震慑作用,给类似的受害者依法维权提供借鉴”。较真的人多几个,造谣者的顾虑便多几分;法律撑腰撑住了,“网络绝非法外之地”才会从口号落位于实处、彰显威严。
新闻推荐
他汀类药物除了可以调节血脂外,还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