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2分钟大闹机场,“宝妈”别成了“妈宝”
新京报插画/赵斌
议论风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倡导要给予“宝妈”更多的便捷和善意,但这也不是可以获得特权的理由。
“我等着给孩子喂奶呢”,“把我奶都气没了”,“我要全国最大点击量”……12月5日,一段“哺乳期的‘宝妈’与机场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大致内容是一位自称在哺乳期的“宝妈”,赶飞机迟到了,在登机口要求航空公司再派一辆摆渡车将她送到飞机上机处遭拒,因此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事后,涉事航空回应称,事发航班登机口关闭时间为早上6点30分,该女士到达登记口时间为6点32分多。“我们跟她反复解释,飞机上有100多名旅客,不可能因为她耽误其他旅客的行程,希望她能够理解,并告知有后续航班的话,可以乘坐。”
经常出行的都知道,无论是火车、高铁、飞机,都是讲究“过时不候”的。这里的“讲究”,并不是说就是毫无道理的死规矩,而是事关整个交通线路、站点、班次的协调工作。尤其是对航班密度、客流量较大的机场而言,就更加需要在时间上追求精准。按时关闭登机口,机场也是在保障其他乘客的权益。
站在个人的角度讲,仅仅差了两分钟多却不能登机,确实心里不舒服。但对于一个具备公德和理性的个人来说,这种“不舒服”的后果,不应该让机场工作人员承担——争吵、撒泼等行为,除了显得个人素质差外,并不能获得现实中的便利。
在机构与个体的矛盾冲突中,对于指责个体,我们确实应该持谨慎态度——因为相比工作机制的改进,人的个性更难改。而在某种程度上,身为个体的人不该、也不必完全改成严丝合缝的机器人。
但是,规矩就是规矩,既然选择了乘坐航班,就应该遵守已经约定俗成、明文在案的规矩。
亮出自己是哺乳期的妈妈这一身份,本就是一种奇特的脑回路。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倡导要给予“宝妈”更多的便捷和善意,但这并不是可以获得特权的理由。自恃“宝妈”身份大闹机场,这就不是“宝妈”,而是“妈宝”了。
当然,也有网友建议,如果有足够的摆渡车和司机,在不影响机场秩序的情况下,也可以协调出来一辆,但这个成本谁来承担,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而且,如果这次迟到两分钟,机场给开了口子,下次有迟到三分钟的要不要也“协调”一下?规矩一旦被开了口子,就会被援引、被重复利用,然后“豁口”越磨越大,最终走向无序。
一些人之所以拎不清,错在自己却还理直气壮、咄咄逼人甚至撒泼大闹,就在于没有明晰:服务要讲究人性,但规矩就是要“不近人情”才能称之为规矩。往大了说,这也是从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要求,这需要社会大众思维方式的转变。
□与归(媒体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龙晖通讯员黄炎)打击整治突出治安问题“百日行动”开展以来,象山公安分局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全线出击,经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