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老人将房产留给水果摊主引热议通过意定监护让孤寡鳏独者的“陌生亲情”合法化

四川法制报 2020-11-24 00:37 大字

一位上海八旬老人,老伴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儿子后事是老人家楼下做水果生意的摊主陪伴料理,自家亲戚无人到场。三年前,这位老人带着摊主找到了公证员李辰阳做监护公证,还要把300万元房产送给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摊主,这件事于近日被媒体报道,引发热议。

李辰阳是上海市普陀公证处公证员,老人着急找李辰阳,就是想趁自己意识尚清时,让摊主一家当自己的监护人。这在法律上叫“意定监护”,它正式确立于民法总则,并在民法典中进行明确规定,还是个新事物。

李辰阳说,因“意定监护”向公证处寻求法律帮助的场景,每天都在公证处发生。就像这位老人一样,他看中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愿意,他需要通过“意定监护”这种方式,建立和形成他们之间的一种身份关联,法律上叫形成司法秩序。

李辰阳表示,“意定监护”会在部分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如就医时,医生往往会问老人,“家属来了吗?”“你有监护人吗?”申请社会福利时,老人到各个部门去申请的时候,别人也会质疑他的身份问题。这样高龄的老人不怕死,怕的是痛苦的死亡过程,他要有尊严地走完这个人生。“意定监护”优于法定监护,这是法律制度的光辉点和核心点,目的就是自治原则,法律保障行为人自我决定权的优先实现。

但是,像这位老人寻求监护时,把房产一并让出,让李辰阳和同事很是诧异。因为遗产分配一般不与“意定监护”挂构处理,是为避免监护者有歹意、加速老人死亡,这也是此案争议点之一。而公证部门的工作其实就是去排除“意定监护”中,老人是不是存在被欺骗、胁迫的情况。

李辰阳说,像这样非近亲属来建立“意定监护”关系的,可能公证部门会让他们跑很多次,有意识地去可能是“折磨”他们,担心老人被迷惑了、洗脑了、被骗了。有时候公证员也会“陌生拜访”,不通知老人,悄悄地进入他的社区,或者突然到他家里,去看这个老人。还经常去养老院、重症监护室、火葬场等,因为这些场所和场景,都是监护人需要出现的,也是他应尽的职责。

2月份,老龄办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这其中,失能失智、孤老残障等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占有一定比例。如何让老人有所养,独立而不孤独,社会需要更多像“意定监护”一样的法治探索和深耕。李辰阳说,“我们希望他们过得有尊严,按他的意愿生活,并且在他无能为力的时候,能有信任的人协助他。不光是老人,也是我自己,所有人理想的一种状态。” 据央视新闻

新闻推荐

人生最好的七种状态

国粹君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有人说,无非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每天笑意满满,自信温和,不羡慕谁,也不嘲笑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