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养生堂】 面对疼痛,千万不要“苦熬强忍”

甘肃工人报 2020-11-09 09:14 大字

目前,慢性疼痛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多人认为,疼痛没什么好办法,忍一忍、熬一熬就过去了;还有人虽然知道医院里有疼痛科,但觉得也就是给开点止疼药,治标不治本。种种观念误区,使得我国疼痛领域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许多患者都是无法忍受疼痛时才会就诊,甚至长期“忍痛”而没有得到妥善治疗。事实上,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它会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如焦虑、失眠、忧郁、易怒、人格变化甚至自杀倾向。而且,出现疼痛,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意味着某个部位出现了病变。专家呼吁,应早期发现疼痛、正确认识疼痛并及早解决疼痛。

我国患者疼痛控制不足,需要倡导科学规范化镇痛观念

疼痛是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数据显示,全球慢性疼痛的患病率约为38%,其中发达国家患病率为37%,发展中国家患病率为41%,且女性慢性疼痛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头、肩、腰是慢性疼痛的主要部位。

据了解,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至2000万人的速度增加。但由于对疼痛发病原因、疼痛种类等认知不足,多数患者选择忍痛。

“慢性疼痛可导致患者情绪、睡眠障碍。”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日前指出,由于慢性疼痛治疗时间长、花费大,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我国患者疼痛控制不足,患者和医生观念均有待提高。

樊碧发强调,疼痛需要多学科、多维度进行管理,同时需要倡导科学规范化镇痛观念。

疼痛并非某种疾病的附属品,可随疾病痊愈而消退

很多人以为,疼痛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只要病好了,疼痛就会消失。但其实,疼痛本身也是一种病。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达颖表示,对待疼痛,人们常常将它看作是一种症状或者某种疾病的附属品,期待它会随着疾病的痊愈而消退,也会在面对疼痛时,习惯于“忍忍就过去了”。据研究显示,超七成疼痛患者“忍痛”不就医,仅28%的患者首次疼痛1至10天内就诊。其实,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面对疼痛千万不要忍。

据介绍,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为近期突然发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常为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持续反复时间长,往往是急性疼痛的延续。骨关节炎、颈痛、腰痛、头痛、癌痛等,均是常见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慢性病等,是引发疼痛疾病持续增加的因素。

国家疼痛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有望缩短诊疗质量差距

日前,中日医院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的委托,成立了国家疼痛质量控制中心,樊碧发担任该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说,之所以要进行疼痛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促进我国疼痛诊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缩小地区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疼痛诊疗质量的差距,更好地为疼痛患者服务。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因此,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日医院院长周军表示,在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新形势下,一定要坚持防控和学科发展两不误。尤其是要利用国家质控中心和疼痛专科医联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疼痛诊疗服务能力,促进同质化医疗。

“中国疼痛健康指数”首发,助力疼痛管理水平提高

日前,由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疼痛专科医联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的“中国疼痛健康指数”首次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全国前三位。

“中国疼痛健康指数”的构建,可以监测、评估我国人群疼痛健康管理能力,为政府提供一个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疼痛健康现状,比较各地区疼痛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流行及控制情况的工具,有助于我国疼痛管理水平的提高。

据悉,该指数涵盖疾病流行水平、疾病负担、诊疗现状及学科建设四个领域共16个指标。

新闻推荐

有句话常挂嘴边

“我怎么这么倒霉呢!”这是有些人在生活不顺、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意外遭遇打击等等不如意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