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旅馆:现代性的流动空间

济南时报 2020-11-08 14:08 大字

□林颐

《旅馆:现代化空间的历史、社会与权力》是一项特别的都市研究成果。该书无意讲述旅馆业的发展进程,而是一种努力将文学与历史整合起来,与城市政治经济学一道应用于现代化空间文化研究的分析路径。

这部作品也是一项卓有成效的跨界联袂成果。卡罗琳·菲尔德·利万德和马修·普拉特·古特尔,一名文学评论家和一名历史学家,一起亲身考察了北美的一批旅馆,作品不呈现为社会学式的访谈过程,而是结合文学、电影、历史的各种名场面,进入阐释环节,把作者的分析结论直接说出来,简扼明了、密度高、中心突出。

全书分为八章,每两章构成一组对应:公共、私密;

开始、结局;富有、贫穷;幸运、失落。如此点题,我们约略就能体会其中指向。在导论部分,作者清楚地说明,本书将“启发人们身为现代人类的自觉”。全书旁征博引一系列最新史料、素材和文化形式,勾勒现代旅馆的历史,是为了分析旅馆究竟是如何协助构成了一个现代化且高度移动的自我的。

相对于日常生活所具有的重复性、习惯性与规律性,旅行是一种逸出日常生活边界的暂时越界行为。旅行者获得时机脱离原有的社会地位,摆脱固定的社会关系,经由旅途重新体验生活,重新观察世界,而获得新的生命感受,借助异乡背景来定义自己。

旅馆业古老悠久,可是,正如作者所说,19世纪以前,“hotel”这个法文词汇并不常见。作者描述了1827年波士顿特里蒙特旅馆开业盛况,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旅馆。特里蒙特旅馆大受欢迎,不仅在于其规模,更在于旅馆的现代化设施、明确的分工、周到的服务等,全方位保障了旅客的意愿与需求支配下的自由与权利。

现代旅馆在19世纪的兴起,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动态化身。这时候,科技水平、机械制造和交通能力,让长途旅行更加轻捷便利。如果说全球化是一张大网的形成,那么,旅馆就好比这张网的各处节点,一个停顿,表示抵达,也开启新的路程,就像作者所表述的,“在生命政治下自我管理的不安年代中,一个足以重塑我们的现代空间已经产生”。

19世纪西方的旅行,除了殖民、商业的需求,很多时候是为了自我肯定和自我修养。翻看文学史,我们会发现,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这一百年间,是旅行文学的繁荣时期,精英知识分子发展出一套关于旅行的生活方式,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构建其身份认同感。旅行不再被认为仅仅是玩乐的奢靡行为,也是社会公众认可并追寻的生活情趣与价值观的体现。

作为都市空间整体的一部分,旅馆也被社会化构造着。

近些年,有关“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新史学研究蔚然成风。茶馆、酒吧、咖啡馆,纷纷被视作公共意见表达场所,与它们有所区别,旅馆更隐蔽,更注重隐私,也更容易藏污纳垢。大旅馆通常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建构着有闲阶级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士的身份认同。旅馆可能是男女偷情或性交易的最佳场合,充满诱惑、陷阱,引发道德沦丧。那些辉煌的高楼欢迎名人巨亨下榻,街角巷底的小旅店通常接纳奔波辛劳的旅差或初到某地迷茫不安的打工者。没有哪个公共场合,比旅馆更加势利,而且势利得那么理所当然。这个空间具有的开放性、区隔性,明确以金钱作为前提。旅馆不关心你是谁,不关心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为理性工具的旅馆的关怀所在,是旅客维系消费的金钱多寡与支付能力。作为流动之地的旅馆,则演绎着流动时空里的人生百态。

这本书,理性兼有感性,隐隐流露怀旧气息,比如,它提到的经典影片《大饭店》就是一个摩登时代的遗产。人们难以抵御怀旧的情绪,一种人事已非的伤感在弥漫,徒留对旅馆等地标建筑的嘘叹声。这种情不自禁美化那些往昔岁月里的人和事的企图,是对现代社会快速流动性的一种下意识的阻遏。旅馆扮演了见证者,日复一日,见证着都市的盛衰浮沉。

新闻推荐

上海当代艺术周 | 周斌:M50不仅仅是“收租”

原创王璐雅昌艺术网收录于话题#艺术96#当代艺术3#艺术周1M50创意园区图片来源于网络上海莫干山路50号上海春明粗纺厂的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