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三国” 读廖彦博《被误解的三国》 李由之

滕州日报 2020-11-04 13:44 大字

《被误解的三国》是一本历史书。确切地讲,这是一本建构在《三国演义》基础上,却以订正《三国演义》说法为旨归的历史书。正如作者廖彦博在序言里说的那样:“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借着正史和小说的对话,让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真实的三国人物和历史。”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三国时代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国灭亡,满打满算也就90年。但国人对这90年历史的熟悉程度,要远远超过任何朝代。这当然要归功于《三国演义》的流传普及。然而成也《三国演义》,败也《三国演义》。罗贯中创作小说时,是在“七分事实”的基础上“三分虚构”,融合隋唐以来的三国传说故事,这自然极大地增强了《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和传奇性,却也因为它巨大的影响力,让众多读者分不清楚想象虚构和历史真实的界限,将演义故事误认为真实发生的历史。

廖彦博写作《被误解的三国》,就是想消除读者因《三国演义》而产生的误解,他从想象的“小说三国”出发,力图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历史三国”。所以,该书并没有写成史话之类的通俗性历史读物,不是对三国历史的全景式概括描述,而是精心撷取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著名故事,有针对性地进行辨正、分析和解读。全书一共分为94篇短文,每篇都只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如辨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骑救主”等脍炙人口故事的真假。每篇短文先引用《三国演义》的原文,之后才依据《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资料展开分析,用严密的推理来揭示历史的真相。

如《曹操将故友吕伯奢一家灭门疑案》一文,是对《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故事的考据。作者引用《魏书》《世说新语》《杂记》等史料,指出曹操只杀了吕家八人(吕伯奢外出幸免于难),至于原因,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是曹操怀疑吕家去官府告发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是吕家意图夺财害命,曹操被迫自卫杀人。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选择了第一种说法,又“篡改”了部分历史事实,安排曹操将老朋友吕伯奢也一并杀害,顺势让曹操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名言,成功塑造了曹操自私狠毒的奸雄形象。

除了对三国故事的正本清源之外,廖彦博还对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深入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他告诉读者:刘备的江山并不是“哭来的”,刘玄德并不只有“仁德”,他也有“腹黑”的一面,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是真正的枭雄。诸葛亮投靠刘备,不只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是代表荆州士族与刘备政权合作,在乱世之中抱团求生。蜀汉政权的内部,有着徐州集团、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等派系团体的斗争,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也是维持派系平衡的无奈之举。通过作者抽丝剥茧地分析,读者或许能够摆脱《三国演义》的影响,避免对三国人物或英雄或奸佞的脸谱化判断,深刻了解历史的纷繁复杂,一步步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本书的封底,有一张有趣的三国知识测试表,测试读者对三国史实的了解程度。如:刘关张三人当中,谁的年纪最大?单刀赴会的是关羽吗?曹丕有没有逼迫曹植七步成诗……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恐怕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这里容许我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正确答案,以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答案,就赶紧去读一读《被误解的三国》吧——它一定会让你对三国历史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新闻推荐

陕建三建集团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班

本报讯(刘祥胜李雅琪)近日,陕建三建集团在曲江一期公租房项目举办了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市建筑安全领域专家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