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 ——读《活着之上》

潍坊晚报 2020-10-31 10:16 大字

◇李佳慕

长篇小说《活着之上》是湖南作家阎真揭露高校腐败的现实主义力作,延续了作者一贯关注的知识分子精神操守的问题,以对比的手法,讲述了历史学博士聂致远如何在纠结中坚守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道德底线,而他的大学同学蒙天舒,学问平平,但善于钻营与投机,不断获得各种利益,成为“混得很好”的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的故事。

阅读过程中,脑海中会浮现出自己认识的“聂致远”,或者,有的读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聂致远”——以历史名人为偶像,认真研究学问,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但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常常陷入困惑;同样,也会想起自己身边的“蒙天舒”——对能帮上自己的人,巧言令色,大献殷勤,极尽谄媚、逢迎和巴结,广织关系网,有好事总会抢先一步,比同龄人更早过上看起来颇为滋润的日子。

作者阎真生长于知识分子家庭,他认为高校内的学术腐败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是明的,比如抄袭论文,在评职称、评奖过程中,运作贿赂等等;另一种即“潜规则”,就是在学术活动中广泛存在的人情关系,谁关系硬,好事就是谁的。对以上腐败的揭露,可以说贯穿全书,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细节,其素材来源,或亲身经历,或听说与旁观到的。几乎照搬现实的描写,给人以浓烈的纪实感和现场感,以至于这本书被一些读者戏称为“送礼教科书”。

聂致远是具有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代表,活得认真,做人做事讲原则,不屑于圈子文化和潜规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蒙天舒,则是一个伪知识分子,学术方面乏善可陈,唯善经营人事圈子,谙熟潜规则,在发表论文、申报项目、参评奖项、评定职称、晋升职务时都一帆风顺。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不同的选择,进而带来不同的遭际,作者以高校腐败为切入口,折射的是世风堪忧的大问题。

价值观的扭曲,表面看来与钱有关,现实生活的压力,结婚、买房、育子、养老等等,都需要钱来缓解;实际上是信仰的问题,对于知足常乐的人来说,物质的清贫并不能成为困境的重点,只要能实现精神的富足。但当“关系”超越了学术标准,当严肃的学术追求沾染上铜臭气,无底线的投票,多少人的笔一转弯,就是别人一辈子的命运……精神追求便沦为雾中月水中花,这样的困局让真正的知识分子何去何从?

尽管是批判现实主义,书中所写并非全是负面。比如提到了张载的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代又一代有责任担当的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比如不忘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不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花钱送礼办事,其实是对办事的那个人极度不信任,不相信他的人格人品,暗含低评价。作者也没有把关系看得高于一切,否则,就以偏盖全了,也客观地承认“一个学者,除非他真正才华横溢,谁也压不住,不然就很难出头。”那何不让自己努力成为才华横溢的那一个?真正的君子,总是内求。当我们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时,可曾扪心自问:我又为这个社会注入了多少正能量?

至于书名,可谓一大亮点,足够引人深思:活着之上是什么?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否则,与普通动物又有何区别?哲人说,你如何度过一天,就如何度过一生。上天是公平的,一天中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每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用于跑关系了,何谈研学?志在学术,哪里又舍得在虚与委蛇的应酬上浪费时间?不以对错而论,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但不管适合做什么,都必须坚守良知底线,实事求是,不可翻云覆雨、盗名欺世。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因为他是人。活得认真,也许会经历坎坷,但请记得泰戈尔的诗“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世事无常,在这薄情的世界,赤心如初的你我,终须深情地活着。

新闻推荐

娄底中院一审宣判杨琨等20人贩毒案 2人死刑5人死缓

10月30日,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琨、谭建军等20人贩卖、运输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洗钱、妨害公务案一审公开宣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