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双11”购物三大陷阱不得不防

阳光报 2020-10-30 09:58 大字

2020年“双11”已经启动。2020年是第12个“双11”购物节,与往年相比,今年商家似乎更需要大促来增加销售。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商家都希望通过大促提升销量;另一方面,被压抑数个月的“消费力”,需要一个平台和商家共同推动的“真实惠”促销活动来释放。

10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求进一步规范市场。但是总有不法商家千方百计蒙骗消费者,记者提醒消费者要谨防以下促销中的各类陷阱,避免“入坑”。

谨防“先涨后降”被“忽悠”

“双11”期间,价格优惠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电商也因此打出促销牌,秒杀、折扣、红包、优惠券、预付定金直减等不停歇,铆足了劲刺激消费者下单。然而,部分商品已经偷偷换了“身价”,商家依旧玩起“先涨后降”的套路。部分商家借促销表面让利实则清库存,甚至出售质量较差的商品。

专家表示,对于“先涨后降”的消费套路,消费者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反馈。建议电商平台建立相应的价格保护机制,避免商家虚抬价格。

“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电商专供的话题一直被大家热议和警醒。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

“双11”电商大促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须谨慎下单。对此,专家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社交拼购或藏“猫腻”

随着社交模式的发展,低价拼购的模式早已不再陌生,“双11”期间,各家电商的拼团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也良莠不齐。

对此,提醒消费者在参加拼团购物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发货时间、退换货服务等,尤其是购买一些大件商品、贵重商品,以防由于售后服务不完善带来不必要的购物纠纷。

记者 曹晏 张文静

新闻推荐

秦都交警整治渣土车、货车等车辆交通违法行为

本报讯(徐少强记者沈广睿)为全面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秦都交警大队结合实际,紧抓“三时段”,持续开展打击和遏制渣土车、货车交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