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在家中自制发酵食品 尤其需要注意这些小家伙

澎湃新闻 2020-10-20 12:36 大字

在列文虎克将显微镜对准水中的世界,人类第一次用肉眼窥见了微生物这支既渺小又庞大的种族,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被发现,人们意识到它们似乎无处不在。

其中,一部分的微生物被学者划分为“危险分子”,比如能导致麻风病、淋病、伤寒、肺结核、霍乱、白喉、破伤风和鼠疫的细菌体。除此之外,它们还是日常食物的亲密伴侣。当食物的保质期过去后,微生物们开始变得更加活跃,这时候的食物不再美味可口,而会化身成为致命的毒药,自人类把各种动植物“驯服”成为食物以来,由它们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并不少见。近日,就有媒体报道黑龙江鸡西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酸汤子”后食物中毒,已造成8人死亡,一人仍在ICU抢救。

一开始,医院化验结果表明,“酸汤子”中黄曲霉毒素超标,同时患者也表示,自家的“酸汤子”已在冰箱中存放一年之久。看到这,事故产生的原因好像都清晰了,一是长期冷冻储藏的食物不安全,二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属于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而黄曲霉菌株很容易出现在花生及玉米等谷物种子中。并且“酸汤子”呢,又是一种通过玉米水磨发酵后,做出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那么在酸汤子中出现黄曲霉毒素就显得“理所当然”。

但是问题照这样发展下去,“酸汤子”这种食物岂不是要除名了,而且以前很多人吃也没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因此,这个锅黄曲霉毒素不背。

实际上,虽然黄曲霉霉菌会在玉米种子中产生,但是制作酸汤子的步骤需要加水浸泡然后等它发酵,然鹅,在这个过程中,黄曲霉的生存条件堪忧,它们很难进行增殖,产生更多的黄曲霉。至于为什么会在“酸汤子”中发现黄曲霉毒素,很有可能是在制作前,玉米由于储藏不当,早就滋生了黄曲霉菌株,然后使用带毒的玉米制作了酸汤子。

而且,一般来说,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于长期食用它会增加肝癌的风险,真要在短时间内毒死人,需要的量是非常大的,由于黄曲霉毒素具有苦味,如果要达到致死量,口感会非常苦,人早就感觉到不对劲了,所以黄曲霉毒素导致死亡的案例并不多。

实际上,根据黑龙江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罪魁祸首来源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椰毒假单胞菌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食源性致病菌。它会产生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米酵菌酸,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它一旦产生,可谓是烧不死,煮不灭,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会随着血液流动达到人体各个脏器,对人体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由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本次事故中的发酵玉米面制品就是这种细菌最易出现的高风险食物。

原本制作酸汤子就需要把玉米面放在常温下进行长时间发酵,这种环境下椰毒假单胞菌将有充分的时间产生毒素。并且从检测结果来看,其中发现了大量的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酸汤子极有可能已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因为在自然界中,黄曲霉菌株并非是独行者,往往会伴随着其他微生物一起出现。

如何预防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

1、各种淀粉类食物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选购河粉、米粉(线)尤其是散装称重的湿河粉、米粉(线)时,要确认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从外观上如果有霉变或变色则不要购买。2、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不要使用霉变谷类原料如霉变玉米、大米等;制作时要勤换水以防止微生物大量繁殖,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贮存谷类食物时应注意防潮,防止霉变。

3、干木耳和银耳泡发时应使用干净的水和容器;现泡现吃,泡发时间不宜太长,并且尽量不要剩余。特别声明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于

北京青年报、珠海疾控

图片来源于

bing图片、Google图片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

本文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

如对本文有所意见或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在家中自制发酵食品,尤其需要注意这些小家伙》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越是担子重 越要爱护挑担人

“户户通”实现百分百硬化、信访满意度百分百、公益雕塑安置百分百、安全生产“零事故”……半月谈记者发现,如今基层安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