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月饼的中秋节
32年前,初中毕业的我由于家庭经济境况,在报考志愿时奉命填写了中专,懵里懵懂的成了一名中师生。报到后没多久,便迎来了中秋节。那是同学们离开家乡,撇开亲人独自在外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白天就有心思敏感的同学嘀咕,这个中秋节怎么过?是呀,首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亲人,中秋是啥滋味?
晚饭刚过,广播里便传来佳讯:“下面播送一个通知,下面播送一个通知:今天是中秋佳节,晚上不上自习。请各班生活委员到总务处代领,每人一块月饼。”那女播音员的嗓音柔婉甜美,如春风涤荡,拂过同学周身。想必那一刻,整个校园都沸腾了。
高年级的同学正在一排水龙头下冲刷着自己的碗筷,嘴里悠闲的口哨与流水齐下。闻听此讯,大胆的同学率先用锡条勺敲起了搪瓷碗,一旁的同学受到感染,一传二二传四也跟着敲击起来。音韵铿锵,仿佛在演练乐理课上音乐老师讲授的音韵节奏。
刚入学的新生确实要拘谨、内敛多了。我们在寝室里轻声喜呼:“哦,有月饼吃喽,有月饼吃喽!”真的是喜从天降,还互相串门,口口相传。即使单调重复,也要把喜悦塞给对方,因为自己实在是难以自持,装不下那分喜讯,需要与人分享。
晚自习铃声一响,听着都比往日动听些。学友们三三两两,纷纷奔向食物的分发地——教室。班长和生活委员早就取来了大伙的月饼,堆放在了讲台上。外面渗着油渍的纸包裹着,在泛着银光的白炽灯的照射下,月饼散发着一道道诱人的光泽。
女生们的眼眶里有莫名的东西在打转转,她们肯定想的是那个名曰“家”的地方,稍不留神,便会泄露出自己晶莹的心事;男生突出的喉结在上下蠕动,一如他们驿动的心,在不停地跳动……毕竟是入学后的第一个节日,简短的佳节祝词后,班长报名字,生活委员派发又圆又香的礼物,点到名的同学依次上台领取属于自己的那块月饼。
那块月饼其实普通,和往年在家里吃的并无二致,但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学校,这个特殊的时节——中秋,这个特殊的群体——学生,无形之中被赋予了一层独有的含义。在这个远离家乡的节日,学校竟还想到在外求学的学子,一股暖流袭上我们的心头。
有调皮的同学兀自发出笑声,想以此来冲淡室内有点凝重甚至沉闷的气氛;而性格内敛的同学依然不动声色,好像他们领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的人倚在外面走廊的栏杆上,把月饼送进嘴里细嚼慢咽;有的人急匆匆地拿着月饼和老乡一同交流倾诉去了;亦有个别女生不声不响,攥着月饼,独自到学校后山的田径场上,坐在阴暗的树影下,欲对月倾吐心事……
那年的中秋节,虽说只有一块月饼,却滋补了我们正在成长的精神。三十多年的时光,犹如书页轻轻一翻就到了现在。一别经年,至今忆起,仍让我五味杂陈。(朱小毛)
新闻推荐
资料图粮仓内安保严密,400多吨粮食,若要一次性拉走,少说也得动用二十几辆货车,如此阵仗势必会惊动工作人员,这么多粮食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