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王司令”笑了

陕西农村报 2020-09-25 01:30 大字

孙文胜

我是在和驻村扶贫队员老管去走访一位贫困户的路上遇到“王司令”的。那时,他正蹲在一户村民家的院坝上,埋头晾晒刚收回来的玉米棒。老管喊他,他没听见。旁边的人提醒:“王司令,老管叫你哩。”他立刻站起身,笑眯眯地走了过来。

“王司令?”我四下看看,没看见穿军装的,心头升起了一团疑云。等他走近,老管说:“快,车上坐,去你家看看。”我这才看清被称为“王司令”的人,就是身边这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小、脚蹬解放鞋的汉子。他和老管也不客套,拉开车门就坐上来了。

老管问:“你的牛呢?”他回答:“在圈里。”

“羊呢?”“在山上吃草呢。”

“王司令”家不远,几分钟就到了。推开牛舍,一大一小两头黄牛站在窗前对望着。老管指着小牛问:“这牛犊多大了?”“王司令”说:“刚满月。”老管又问:“我们给你买的那头牛呢?”“王司令”笑着说:“出栏了。牛舍地方有限,我是为了迎接这头牛犊才卖的。”我仔细观察,牛舍的面积最多20平方米,养三头牛确实有些局促。

“王司令”粗糙的手掌轻轻地抚摸着老牛的背,说起前些天卖牛的收益,他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王司令”是个勤劳人,平常,他打理着几块零散的土地,闲时,四处帮工赚零花钱。养牛、放羊的活儿他从小就干,虽然轻车熟路的,可老是攒不够买牲畜的钱。这几年,在政府、企业的帮扶下,有了鸡、牛、羊后,他自然信心满满。

牛舍对面的房子,外间做厨房,里间当卧室。厨房干净整洁,碗筷整齐地摆放在橱柜里。卧室的床头边竖着一个衣柜,床上铺着白底蓝绿条的格子床单,平平整整。今年,“王司令”用上了小冰柜,还安装了空调、热水器。

老管说,“王司令”大名叫王贤重,今年52岁了,原来住在深山里,实施易地搬迁才挪到了大路边。由于家境困窘,没有文化,没结过婚,他就成了人们常说的“光杆司令”。而这绰号叫久了,又丢了两个字,就成了现在叫的“司令”了。刚开始,大伙这样称呼,他不习惯,时间久了,也不感到刺耳和伤脸面了。

临别时,我对王贤重说,经管好这些牲畜,日子慢慢就好起来了。老王连连点着头。老管说:“等日子过好了,我帮你说个老伴。”王贤重憨厚地笑了,伸出手臂不断地轻拍着老管的后背。从他羞涩的笑容和动作里,看得出他在期待着那一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一般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在王贤重家里,却有太多的眼泪和伤心。他弟兄三人,年轻时都没能娶上媳妇。如今,一人病故,一人住院,他还单身,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穷”字害的。现在,在走向好日子的路上,他想当一个“鸡司令”“羊司令”或者“牛司令”,想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盘山的道路蜿蜒曲折,走过一程,再看身后,山道犹如白色的缎带飘落在绿海中,道路两边开满了五彩的格桑花,还有浓绿的三叶草。我想,这对经历过深度贫困的人而言,寓意着憧憬和美好。

新闻推荐

改变陋习 防控病媒生物……上海全面启动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

上海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启动。9月24日,上海市2020年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新闻通气会在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举行。澎湃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