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职场PUA 你遭遇过吗

潍坊晚报 2020-09-18 09:23 大字

由于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商业服务和金融业成重灾区

近日,一份《奋斗者自愿申请书》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称,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要求员工自愿签署这份申请书,承诺自愿加班并放弃加班费、带薪休假和离职补偿,能力不足时接受公司淘汰,承诺不与公司产生劳动仲裁等法律纠纷。如有违反,则员工自愿放弃公司奖励的“权益份额”。这一事件让“职场PUA”再度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贬低否定空画大饼,分配工作超出负荷

PUA,原意为“搭讪艺术家”,泛指利用某种优势地位,通过精神控制,操纵他人满足自己的愿望。在职场中,PUA大多出现在上下级关系中,如领导对下属、前辈对新人等。在表现形式上,职场PUA既可以是无端打压,通过贬低和否定让下属逐渐失去自信,以控制员工;也可以是空画大饼,以责骂加偶尔表扬和承诺等方式,让员工迷失自我,唯领导是从。延伸的表现还有分配超出工作范围或正常负荷的工作任务,占用员工休息休假时间,甚至发展到性骚扰。

近日,昆山某公司发放员工证件时的行为也引起网友关注。工作人员手持话筒念一个名字,就向地上扔一个员工证件,很多人不得不弯腰捡起地上的证件。有网友指出,从所谓的领导扔下第一张员工证之后,就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职场PUA。

曾经遭遇过职场PUA的小云告诉记者,自己的前任领导“走的是掌控一切的风格”。“只要别人不听他的话,他就非常生气。他有时会在工作上给出具体的指导,但往往会夹杂人身攻击以及非常负面的评判性内容,让人非常难受。”小云说,“领导总说我为什么做得这么差,干啥都不行。我工位和他挨着,所以他手里有不想处理的杂活都会推给我,但凡我有一点不对,就会迎来这样的评价。”

北京白领刘丹(化名)则在职场遭遇了“工作狂”领导,要求下属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工作,做不完就加班。“派的工作量永远超出一个正常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做不完,他就斥责我们效率低、不负责。”

上级忽视人格平等,六成白领遭遇PUA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显示,63.65%的受访白领都遭遇过职场PUA。由于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商业服务行业和金融行业已成为职场PUA的重灾区。

根据《调研报告》,职场PUA现象较为普遍,超过6成的受访者都有过相关遭遇,而职场PUA主要体现在画饼利用、美化压榨行为要求感恩、安排不合理的工作内容等方面。

《调研报告》分析称,不同年龄段的白领经历的职场PUA,套路也有所差异。“90后”“95后”年轻白领群体,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判断力,容易成为职场“画饼利用”的垫脚石,并且常常被迫喝下“这是为你好”的鸡汤。实际调研中,超过六成的年轻白领承认此类现象的存在。对于年长白领来说,丰富的阅历和职场经验让他们对“大饼就鸡汤”见招拆招,而“不停的打击和否定”,成为中年白领遭遇职场PUA的主要形式。

“职场中,上下级之间存在职务差别、并非完全对等的关系,这种关系落差导致对人格平等的忽视,成为职场PUA的根源。‘职场PUA’一词虽为新生网络热词,但这种情况在雇佣关系中长期存在。”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李强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而许多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的慢半拍造成了高压的工作环境。过度崇尚“奋斗哲学”的企业文化大行其道,企业管理者以成功者姿态对员工洗脑,让职场PUA等问题更频繁地暴露出来,也助长了此类风气的蔓延。

普遍选择辞职逃离,维权之人寥寥无几

遭受职场PUA的小云最后选择了裸辞,同时还认真复盘了自己的工作内容,重新修改简历,在辞职15天后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不过,并非每个职场PUA的受害者都如此明智或者幸运。不少受访的职场PUA受害者坦言,自己并不了解职场PUA,而且经受过职场PUA的折磨,大多数人开始抵触工作,对自身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甚至引发抑郁症。

“这就是工作”“忍一忍就好了”——这是很多受害者在遭遇职场PUA后的想法。《调研报告》也提道,面对职场PUA,66.42%的白领选择离职逃避、“走为上策”;52.98%则会向同事吐槽宣泄;还有44.01%选择忍气吞声。

相较于以上的“不作为”,26.88%的白领则选择与上级正面交锋,6.49%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开爆料。

调查显示,越年轻的白领越倾向于向同事倒苦水,“95后”的这一比例高达57.67%;“70后”和“80后”直怼上级的比例超过3成。

李强介绍说,数据显示,遭遇职场PUA的白领最普遍的应对方法是辞职逃离、向同事吐槽以及默默承受。有勇气改变现状的仅占少数,利用法律维权的更是寥寥无几。

“许多职场PUA隐蔽性强、较难识别,这种情况本身降低了受害者揭露职场PUA的几率。职场PUA还通常体现在权力差异下的精神控制,往往证据很难收集,判断结果也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且一般此类受害者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走法律这一系列流程,为职场人维权带来了一定难度。”李强说。

◎对话

遭遇职场PUA,难道只能忍气吞声吗

记者:近期,职场PUA频繁登上各大社交软件的热搜榜。您认为,引发职场PUA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峰:职场PUA是一种通过打击员工自信心、许诺职业发展前景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精神控制的现象。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随时联系员工提供了便利等,但其与现代劳动用工的特点也有很大的联系。

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劳动越来越不是一种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智力的、创造性劳动。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通过用人单位规章和管理措施等控制劳动者外在劳动过程的作用开始下降,对劳动者的精神和内心进行激励和管理,激发其创造力、工作的欲望、竞争的斗志等更加受到重视。而如果对劳动者精神和内心进行激励、管理走向极端,就会出现精神控制以及职场PUA。因此,在劳动者个性和创造力越重要的行业和产业,这种现象越突出。

记者:职场PUA最常用的手段便是上司通过言语或行为对劳动者人格及尊严进行贬损和打压。另一特点就是交付员工超出工作范围或超出正常负荷的工作内容,在员工休息休假时仍要求员工“随时待命”并完成工作任务。这侵害了劳动者的什么权益?

沈建峰:根据上司对于下属的人格贬损及打压的方式,侵害的劳动者权益也会有所差异。从民法典的规定来看,如果侮辱贬损的是劳动者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就应该构成侵害名誉权;如果诋毁、贬损的是劳动者获得的荣誉,就构成侵害荣誉权;如果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劳动者的私人生活安宁或者侵害劳动者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就构成侵害劳动者隐私权;此外,还可能出现侵害劳动者肖像权等人格权益的情况。即使不存在上述具体人格权的侵害,通过人格贬损及打压,还可能侵害了劳动者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即侵害劳动者的一般人格权。

记者:我们调查发现,让劳动者在遭受职场PUA之后选择忍气吞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无法失去这份工作,这是遭遇PUA的职场中人最根本的无奈。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有效遏制职场PUA是否真的很难?

沈建峰:要在根本上遏制职场PUA,首先,需要劳动者有明确的权利意识,敢于对职场PUA说不,尤其是广大劳动者都应学会抵制职场PUA,工会也应支持劳动者维权。其次,对企业来说,应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建立科学、良性的激发劳动者斗志和创造力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策略,完善内部制度,防止职场PUA。因为从长期来看,职场PUA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害的。

此外,应根据劳动关系的特点完善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人格利益保护机制,确立特殊的劳动者人格权益保护性规则,明确企业激励、管理和职场PUA的界限,完善对举报人的保密、保护规则。据《法制日报》

新闻推荐

云台峡谷行

陈占德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这里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有云雾缭绕,因而得此名。它是一家集多种称号于一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