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惩戒学生需要科学的细则指引

齐鲁晚报 2020-09-18 04:47 大字

□宋鹏伟

日前,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一位15岁女生,因听写不出单词,被英语老师罚做200个深蹲。随后女孩身体出现不适,被确诊横纹肌溶解症,一度被下发病危(重)通知书。对此,当地教体局称,已对涉事老师进行通报批评。

一次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惩戒”,给花季少女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着实令人遗憾和惋惜。而这显然并非出自老师的本意。如今,涉事老师虽然已经遭到了处罚,但是此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老师如何在严加管教学生的同时,又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成为了当下中小学教育中亟需面对的课题。

在这起事件中,涉事老师之所以采用深蹲的方式惩罚学生,原因可能是这位老师并不知道过量深蹲对身体的危害性。具备运动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于缺乏运动的人而言,一次做200个深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本身体质较差,平时严重缺乏锻炼,动作又不科学,就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不过,这些知识却并非每个老师都掌握,尤其是自己从未做过深蹲的人,很可能以为原地深蹲的运动量不大,不做上百个不足以产生惩戒的效果。

而从去年至今,类似由深蹲等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事件已发生数次。从反应来看,公众一方面为学生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看到老师们从此畏手畏脚,对学生们采取放任的态度,毕竟,这既不符合学生的利益,也与教师应有的职责相违背。

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放心地使用“惩戒权”,相关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细则,确定“合理惩戒”的边界所在。事实上,早在一年前,针对老师对学生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就已出炉,教育部官员称实施细则已在制定中。遗憾的是,至今,细则仍未出台。这就意味着,如何惩戒仍要靠老师自己摸索:力度轻了,无法起到应有效果;力度大了,可能变为体罚,也会导致类似新闻中这样的悲剧。

惩戒权的落实需要科学指引。有人认为,除了口头批评之外,取消部分权利、到指定教室自习、罚做劳动和抄写作业等方式,都属于教育惩戒可以考虑的范围。其底线,除了在度的方面要符合中小学生的承受力,也要避免歧视性和侮辱性的惩戒行为。无论怎样,让师者真正尽到义务,都需要细则的科学指引,即惩戒权的实施范围、程度和形式究竟是什么,让老师有规可依,也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新闻推荐

有勇有谋的“弯大胆”

有勇有谋的“弯大胆”■实验小学401班王韵涵小记者17020指导老师刘丽萍“弯弯,弯弯,你快回来……”没错,我在叫我的好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