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韩瀚
我姑家的大姐2008年从师范学院毕业,一直在老家的一个山区小学当教师。学校不到一百个孩子。她啥课都教,是全能教师。
一个女大学毕业生,自愿扎根偏远乡村的小学,一晃就是10年。每天,大姐都十分开心。姐夫节假日会从县城赶过去,帮助干一些学校零活。其间,她多次谢绝调往城区学校。她说:“要信守那诺言,甘当铺路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这诺言起于15年前的那个秋天。大姐家在乡下一个偏远小村子,靠种地养家糊口。父亲常年有病,不能干重活。她和妹妹学习都很刻苦。
2004年夏天,大姐考上了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为学费发愁。她是这村第一个大学生,因为是个女的,又不是考上名校,不少邻居建议别上了。大姐眼巴巴地看着通知书,无能为力。
当时,大姐家那一带下大雨,造成洪涝。当地媒体记者去那里采访,听说大姐的处境,便到她家采访,为“家长支持孩子上学,孩子勤奋上进”的故事所感动,当场把身上带的600元钱放下,并且说:“千万别放弃学业,我们想办法渡过难关。”
记者回到单位后,对大姐的事情放心不下,专门向领导汇报。领导支持说,抓紧写成通讯刊发,希望能引起关注,得到好心人捐助。同时,成立“阳光助学”工作室,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对考上大学的困难孩子进行帮扶。
王记者没顾上吃晚饭,写出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让一家人犯愁》的通讯。“稿件发出后,如果没反响,会让学生失望。明天咱们主动出击,联系热心人。”“阳光助学”工作室的记者考虑得确实周到,对明天充满期盼。
次日一上班,记者们带着报纸,去市区房产商、商场等单位联系。近中午,市区骤降大雨,记者的车浸水抛锚。整个上午没有回应,记者都心急如焚。
“是记者部吗?我想了解那个学生家的情况,准备给她帮扶。”
“是记者部。您是哪位?”
“我们是慈善总会的,你们能否提供去她家的路,最好能陪着一同去看看……”
在大姐家里,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动情地说:“我们出门时,领导说孩子四年学费,我们包揽一部分。这5000元是今年的,暑假我们再给联系打工岗位,挣工资。”大姐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知说啥才好。
这件事情有了结果,王记者的心才放下了,嘱咐大姐说:“好好学习,记住感恩,将来要回报社会,救助弱势群体,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谢谢大叔、大哥!我一定铭记帮助。大学毕业后我愿意扎根基层,帮助困难的人走出困境,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大姐在感动中许下诺言。
大姐常与记者和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汇报学习、进步情况。毕业那年,正值家乡招考中小学教师,姐姐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选择岗位时,她没有犹豫,舍弃县城学校,选取了最偏远的山村小学。
“咱校来了位大学生当教师,而且还是一个女的!”一时间,这成为这一带的特大新闻。师生们举行简单而又热烈的欢迎仪式。老校长高兴得泪流满面,学生们簇拥着又蹦又跳,乡亲们从家里赶来看看新老师的样子。
“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没有慈善总会的帮助,我很难上得起大学。我知道父老乡亲的渴望,深知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我会安心扎根这里,教孩子们知识和技能。我要甘当铺路石,让更多孩子从这里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大姐的话很朴实,发自内心,很有力量,博得了响彻山谷的掌声。
说到做到。大姐很快成为教学能手,她啥课也能教,尤其是能教会学生唱歌、跳舞,让孩子们特别开心。在忙碌间,大姐在这里已经工作10个年头了,他的学生有不少考上县城最好的高中,有的考上了大学,还有三个考上了艺术类高校。
大姐每天工作生活很充实,也很高兴。其间,她结婚生子,十分快乐。她清晰地记着当年“阳光助学”工作室的帮扶,记着慈善总会的帮助。她更加热爱这所大山里的小学,天天工作着、高兴着、感恩着……
新闻推荐
●蒋助发“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中秋节就要到了。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中秋节送南瓜的习俗。在我们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