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极限运动系牢“安全绳”
8月25日,经过现场搜救人员确认,两天前在贵州省关岭县滴水滩瀑布进行瀑降遇困的两名探险人员,已无生命体征。悲剧的发生让原本小众的户外极限运动,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见8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
户外极限运动包括速降、蹦极、攀岩、马拉松、滑雪等,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户外极限运动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运动类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对此趋之若鹜,并催生了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户外极限运动培训机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我国极限运动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8000家增长至近3万家,仅2019年新注册的相关企业就有4200家,户外极限运动正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产业。
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户外极限运动造成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比如,2017年,“中国高空极限运动第一人”吴永宁在一次极限挑战中失手坠亡;不久前,一名女翼装飞行爱好者在张家界天门山不幸遇难……
这些悲剧既与爱好者缺乏专业技能储备、对安全风险不够重视有关,同时又与法律的刚性约束不足也有关。与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相比,户外极限运动不仅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且强调和追求参与者在突破身心极限后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参与者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才能确保人身安全无虞。
遗憾的是,因相关市场规范的缺失,不少没有资质、没有专业领队、没有完备应急预案的“三无”户外极限运动俱乐部,为分得市场蛋糕的一杯羹,纷纷以“速成”的形式开展所谓的专业培训,甚至不给参与者购买相关保险,这无异于给相关参与者埋下了人身安全的隐患。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提早谋划与之相适应的法规规范,户外极限运动的行业、产业发展极有可能陷入混乱状态,让更多人面临安全隐患。
进而言之,如果没有相应的规范约束和保障,户外极限运动在未来发展中恐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而整个社会也可能为此耗费更多资源。近些年,每次户外极限运动险情发生后,政府和有关组织为实施救援而动用的社会资源难以估量,这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也出现了一些被救援者事后被索赔的案件,这些都提示我们,对户外极限运动者的救援不是无限的,涉事个人也应为自己的不理智埋单。从这个角度上说,也有必要及早在这方面划出红线,倒逼相关行业和人员最大限度地把安全放在首位,对自己负责,同时节约社会资源。
“法者,治之端也。”我们期待尽早制定涉及户外极限运动的规范和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领先水平的户外极限运动治理机制,在系牢“安全绳”的同时,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推荐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不要驾照、不用上牌、不需年检,不摇号、不限购、不限行,只管踩油门就能到处走的老年代步车乱象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