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越是亲密的人,越像一个谜 ■于伊莎

西安日报 2020-08-21 03:20 大字

甜点、腌货;干果、海味。窗棂、灯笼;招牌、算盘。泛着光泽的旧物之下,是我们曾以为牢固的生活。

这是一部有关时代巨变下江南百姓生活命运的长篇作品。作者试图用一家“南货店”,盛放下整个世界与时代。美食器物与俗世日常、世风升降与人性明暗,作者乡愁般的“古典叙事”,直面复杂的“生活世界”本身以及个体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描述更为丰饶的人生百相。

谁能留下?谁会死亡?谁将你的故事传唱?

这是贯穿音乐剧《汉密尔顿》始终的三个问题。在剧的尾声,当汉密尔顿离开人世,舞台上再次响起这三句追问。生命落幕,历史向前,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近期读张忌的新长篇《南货店》时,这三个问题又不时在耳畔响起。这部小说似乎也在反复抛出相似的问题,只不过,发问的语气没有立志青史留名的磅礴,而是带着关门歇业、人走茶凉的一点落寞。

汉密尔顿这样建功立业的人,他们的形象与生平在人们每一次的研究、讲述和演绎中重获新生,跨越时空。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如《南货店》中的所有人物,在人间走完一遭,雨落下来,一双脚印便被冲刷干净。他们的故事是否有人讲述?

在他人生命里度过自己的时间

张忌最初写《南货店》,是缘于对已逝亲人的好奇。他听家里人说起,他爷爷的父亲在一个雨天去余姚打官司,后来再也没有回来,于是这件事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谜。“一个身穿蓑衣在雨里走的人”,这就是张忌对这位亲人的全部想象。因此,张忌想通过写一部小说去掀开与父辈之间“隔着的那一层东西”。他说,我们的父母并非生来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们也有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关于他们是怎样一个人,也许我们从不曾真的了解。而要去了解亲近的人,往往需要换一种陌生的视角,要补全他的模样,则势必要拉出一张互动复杂的网,在20世纪的中国江南小镇,这张网只会更密一些。

小说的主线看似是讲南货店学徒秋林在二十年间的遭际与变化,实际上书中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登台的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遇见他人,人物各不相同的性情、价值观和命运,就在这些往来互动中显现。

除了几位南货店老师傅等着墨较多的主要人物,豆腐店老倌、卖酒酿小贩、拉车师傅等“路人”,虽然出场短暂,却如同隐形丝线,冥冥之中串联起无常命运。例如,南货店的齐师傅碰见过两次卖酒酿的小贩阿毛,第一次是他被儿子齐海生告发,挨了批斗后准备跳海自杀,在海边遇到阿毛,喝完一碗酒酿蛋花汤后放弃了死,但下决心从此以后忘掉这个儿子。再次遇见时,是齐师傅给齐海生收完尸那天,“他晓得,这一世,他真的没有这个叫齐海生的儿子了”。齐师傅与阿毛的两场对话总共不过十几句,之间却跨越了他和儿子十几年的反复纠葛。从十几句到十几年,正是无数段与他人长短不一的交往和亲疏不同的关系,构成了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他人的生命里度过自己的时间。

美食处处,却无关于“吃”

《南货店》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二十年,巨变在发生,字里行间却平平淡淡,时代的风浪都散落在了柜台里、饭碗中。书中有大量关于美食和吃饭场景的描写,但却并不关注食物本身,功能在别处。

鳓鱼三抱、笋茄、跳鱼、黄梅童、姜丝黄酒……首先,食物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和地域风味,中国人向来讲究食物顺应时节,在依山靠海的浙江更是如此,人们掌握在自然中寻找滋味的本领,滋味也成了日常生活意义的组成。当生活艰难时,不论是“豆浆顶上最香一层”,还是“只是酱油味精,点一撮葱花”的光面,都是慰藉,但凡还有一点滋味,日子就可以过下去。同时,食物也是社交货币,藏着人情往来的奥妙,比如马师傅给卖肉营业员“一包油亮亮的红枣”,营业员卖给他的大骨头上就会带着会抖动的肉,外加一只猪尾巴,“猪尾巴不要肉票,一般营业员都会自己藏着,清水煮了,切段,弄一个酱油碟,放些姜丝,下酒一等”。此外,《南货店》中甚至还有一些美食描写起到了电影配乐的效果,比如上文提到的酒酿蛋花汤,是齐师傅两处绝望心境下的悲凉垫乐,再比如寡妇米粒向情人吴师傅讨承诺的那顿粽子和南瓜粥,“粽紧实,沾着白砂糖,又糯又香。粥黏稠,南瓜清香扑鼻。”看似纯洁温和的家常一餐,却是吴师傅命运转折的激烈前奏。

“附近”的复活

社会学家项飙在《十三邀》中谈到过“附近的消失”,“一切东西仿佛没有距离了,快递马上把东西给你送过来,不能达到你即刻的欲望,就会很恼火,但你不会去考虑快递小哥和你的关系,因为这不是一个常规性的关系。”《南货店》就是对“附近”的复活,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南货店作为提供物资的场所,在“附近”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们在这里购买物品,也交换信息,甚至消化秘密。一间南货店,陈列的是百味俱全的日子,维系的是冷暖相交的人情。

《南货店》中比食物描写读来更津津有味的,是大量带有浙江方言特色的日常对话。这些对话,就发生在无数的“附近”中,发生在一段段或许不那么重要但却真实的关系里。

方老板说,齐师傅,最近来得疏了。

齐师傅说,南货店里忙。

方老板拿自来火给齐师傅点烟。

齐师傅你今年50多岁了,何必城里乡下跑。你还缺那几块工资?

齐师傅说,我哪有钱,赚来几块钞票都填了这张嘴。

方老板说,齐师傅莫说笑,你的家底谁不晓得,吃点喝点,几世都用不完。

齐师傅说,只好个名头。有什么时兴菜?

方老板说,刚挖的冬笋,跟肉片炒,味道顶赞。

如今,即使不开口说一句话,也能度过一天甚至更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在线上交流、处理,今年的疫情让这种状态变得让人更加习以为常,让人快要忘记对话才是生活的基本。读《南货店》,仿佛是在观看一块块玻璃标本切片,每一片上都涂抹着各式各样讲究的细节,映射着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命痕迹,最终,拼贴出一段完整的时代。

新闻推荐

235分与清华录取的落差有多大 孩子与家长的隔阂就有多深

难以置信的骗局背后,往往隐藏着难以察觉的秘密。相比起考生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法律后果,他的行为动机以及背后深层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