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 文力求冲淡 梁实秋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品读 张善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先生写人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调,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教师形象——徐锦澄老师。这篇散文具有以下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一是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文章开门见山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显然,首段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一句是全文的总纲,下文便是据此展开人物外貌描写与性格刻画的。其中前六个自然段围绕“印象最深”选材,包括老师独特的相貌与凶狠的言行,生动可感;第七自然段过渡,一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自然引起下文的“受益也最多”来;结尾以“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轻轻收束,首尾呼应。
这段文字简洁有味,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内容上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字里行间充满怀念和景仰之情。
其二是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初读首段,谁都不会否认作者是在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分别从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毫不客气的言行等多个层面揭示了老师“凶狠”的性格特征,简直可厌可怕。直至读罢全篇,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实则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运用,不是褒贬,更不是对老师的“大不敬”,是寓褒于贬,似贬实褒。只是前文的描述过于逼真,却因此成就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理,老师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其内在的美。前文通过一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后文则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这不正是一种表和里、外与内、貌与心的反向衬托吗?常言道“人不可貌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实例,也感受到了文章艺术的魅力。
其三是细腻多样的描写方法。仅就第二自然段刻画人物形象来看,作者就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比如“徐老虎”的相貌,脑袋“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这不正是一幅用语言文字绘出的漫画人物吗?而“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以及袍子上“油渍斑斓”等行为习惯,绝对令人过目难忘。“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的神态,这一副古怪异常的尊容滑稽可笑,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也是刻画人物的高手,他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样手法,描写细腻,个性鲜明,笔下人物因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其四是幽默谐趣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且不仅仅表现在文字技巧上,还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一点在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的许多文章里我们常能读到,本文也能体现这种风格。比如写老师的鼻子,先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又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继而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可谓竭尽调侃揶揄之能事,作者文风的谐趣幽默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本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最突出的描写要算写徐先生骂人的那四段文字了。文章先总写徐先生的骂人习惯再重点叙述自己挨骂的一次经历,点面结合,令人信服,这里作者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把徐老师蛮横凶狠好骂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段妙趣横生的描述看似不敬不雅,但我们丝毫看不出厌恶与仇恨来,相反,我们感觉到更多的却是有趣,好玩,甚至是可爱。实际上作者是在用一种风趣幽默的笔调来调侃自己所喜欢的尊长,不敬的描写中饱含的却是深深的爱意与怀念之情。
有人说梁实秋的散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从其散文名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们也可窥见一斑。不管是行文结构,还是表现手法,抑或语言特色,都能让人感觉到一种人生的历练与文笔的机智,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新闻推荐
现象:山西晋城六旬老人王某某乘坐公交车,未到站点要求司机停车遭拒后,竟强行抢夺方向盘并与司机发生撕扯。王某某近日被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