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古代“花”姓的由来与典故

宜宾晚报 2020-08-17 10:48 大字

一个“花”字,让人眼前怡然而现的,是片片鲜嫩、朵朵明艳,还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活泼模样儿;跳跃在脑海中的,则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

而“花”之为姓,在娇柔之外,更多了一份英武霸气。比如我们熟知的花木兰。

◆ 初始于“华”

在古代,最早是没有“花”字的,花是用“华”来替代。

华的本义是花、花朵。华的繁体字是“華”,上面是“垂”字,像花叶下垂之形。华是会意字,从芔、从芌,芔同卉、芌同芋。会意是一种造字之法,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含义组合成一个新汉字。华的通假字也是“花”。通假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为“通用、借代”的意思。 于是,“华”之初始,带来的就是开枝散叶一般的蓬勃、美妙和惊艳,一如后来的“花”。 在中国,古代被特别称为花的,唯有牡丹。

华与花的渐变,是从唐代开始的。那大唐之风阔然拂来,拂皱一池春华。华与花虽然依旧通用,但华的含义,慢慢于柔和之外,增添了一些新意,与花的字意也稍微有了区别。花更多地被当作名词,多指客体花朵;华更多地被当作形容词,多形容光华。 进入宋代,“华”依然常被用来代替“花”,意义却已然不同。花姓出于华姓,许多古代史籍都有记载:《百家姓》说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

◆ 木兰之“花”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首耳熟能详的《木兰诗》,让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至今,也让花姓,美在木兰。

其实,木兰的姓氏是有争议的。《木兰诗》中从未出现过木兰的姓氏,诸多古籍中,记载的木兰除了姓花,还有姓任、姓朱、姓魏等说法。

南朝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中称:“木兰不知名。”《新唐书》载:“少女木兰,姓任。”明代学者焦竑在《焦氏笔乘》中说:“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曰:“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清代学者王士俊等监修的《河南通志》说:“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古往今来,人们更愿意接受木兰姓花的说法。

也许,只有以“花”为姓,才能将那位替父从军的女子展现得充分,她的美丽、脱俗、纯朴、正直、忠厚、孝顺……宛如一股清流,流降在这花花世间,以女儿的柔美和刚烈,诠释了花的本真。

(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抢夺方向盘获刑4年动真格方显威慑力

现象:山西晋城六旬老人王某某乘坐公交车,未到站点要求司机停车遭拒后,竟强行抢夺方向盘并与司机发生撕扯。王某某近日被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