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精准诈骗”坑苦老年人

老年生活报 2020-08-05 08:22 大字

[摘要]2019年全国老年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本报讯 中国老龄协会近日发布了2019年全国老年维权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到当前在老年人权益保护中较为突出的赡养、住房、养老金、婚姻自由、土地承包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老年人涉及民间借贷纠纷、非法集资、诈骗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珩介绍称,《2019年度全国涉及老年人案件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在去年所有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老年人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共计 8.23万件,比例高达22.79%,在全部涉老民事案件中排名居首;涉老诈骗案件、涉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涉老集资诈骗案件在全部侵害老年人的刑事案件中位列第一、第三和第五,分别占比13.55%、10.61%和5.04%。

随着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利用老年人害怕疾病、渴望健康的心理诈骗财物的保健品诈骗案时有发生,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其中就有这样一例涉老保健品诈骗案。被告人王某麟和被告人任某霞设立公司,聘请多人为该公司话务员,利用非法购买的全国各地老年人信息和改号软件,以伪造 “上海康成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健康顾问的身份,给老年人拨打电话推销保健品并夸大其功效,以此骗取老年人钱财,涉案金额高达500多万元。

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常常利用非法信息、诱导性信息,针对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地位的老年人实施 “精准诈骗”。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王绍忠对此分析说,在司法机关依法打击诈骗犯罪、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老年人也需注意加强自身的信息识别能力,对于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等方式推销的产品,特别是关系自身身体权益的产品,可以向子女、有专业知识的亲友或有关部门求证,还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进行验证,避免“伤财又伤身”。

老年人一旦中了“圈套”该怎么办?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卢明生建议,如果被骗金额较高或已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要及时报警。如经公安机关初步核实不存在违法犯罪问题,则需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求助。如经市场监管部门初查不存在违法行为,或经消费者协会调解无果,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卢明生说,要让老年人注意保健食品不允许存在有预防乃至治疗疾病作用的宣传。老年人如果对保健品有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获取正规销售票据,并核对票据与销售行为是否相符;同时,也要警惕各种非法的传销、会议营销及旅游营销活动。此外,平时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成年子女应多关心老年人身体生活及精神慰藉需求,社区应多组织老年人的健康活动。 (田晓航)

新闻推荐

毫不动摇坚持公立医院要姓“公”新华社记者 王琳琳

看病就医,是百姓日常生活一项大事;公立医院,更是这件大事中的“主角”。近日,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