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画”地图的“飞地书记” □新华社记者 尹思源
7月的太阳总能掀起火一样的热浪。穿上防晒服,换上运动鞋,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道百合春天社区党委书记常莉鑫和同事们走出办公室,又准备到“沙柳北路64排”串门儿。这些日子,“90后”的常莉鑫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要去那里转转。
“那地方没别的,就是脏乱差!”提起“沙柳北路64排”,不少当地人会给出这样的回答。
“沙柳北路64排”是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为危陋平房改造建设的拆迁周转房,原本由河东区一家企业建设,但由于经营困难,企业无力继续管理,这里逐渐成了一块“三不管”的地儿。
究竟住了多少户?每户多少人?都是什么时候搬进来的?每个人都是什么情况?……由于没有底册资料,连这些最基本的基层治理信息,都没有人说得清楚。
坚决不让这里成为“死角”和“盲区”!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百合春天社区接下了“硬骨头”——代管“沙柳北路64排”。
“之前曾经好多次路过这里,当时就觉得谁会住在这地方啊。”常莉鑫说起对“沙柳北路64排”的第一印象,皱了皱眉头,“要我管起这片地方,一开始心里还真有点打鼓。”
打鼓归打鼓,但不能打退堂鼓。为摸清状况,万新街道成立了一支党员突击队,常莉鑫任副队长,开启了昼夜作战模式。
“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晚上居民一般都在家,我们就白天走访完后晚上接着走访。但黑灯瞎火就像迷宫一样,明明是主路,走着走着,不是左边出来一间房,就是右边出来一间屋,绕来绕去,还常常被冷不丁冒出的狗叫声吓得不轻。”常莉鑫一边笑一边跟记者介绍当时摸排的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常莉鑫和同事们走遍了“沙柳北路64排”的每一间房,完成了200余户居民情况的初步登记。
底数情况初步掌握了,但这里脏乱的环境让常莉鑫担心得睡不好觉。“到处是堆放的杂物,万一着了火,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得把这个迷宫画出来,万一有突发状况,我能第一时间带人赶往现场。”
用脚“画”地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难的就是让这里的群众接受自己。
“沙柳北路64排”周转房居民张金才说,一开始他和这里的很多居民一样,对这个不到30岁的小姑娘满是怀疑。“这么久没人管了,大家都有些麻木了。这些人来了能干什么?能管多久?别说我心里没底,可能这儿的人都没底。”
“基层治理必须下足‘绣花针’功夫。”对于居民们一开始表现出的不信任甚至是抵触,常莉鑫的“秘诀”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深入片区、深入居民家中。不少居民渐渐觉得“这丫头有股执拗劲儿”!
“有一句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我坚持每天都去这里走一圈,笑着和大家打招呼,就是想给这里的居民一个信号,我们要一直管下去了。”常莉鑫说。
“‘常姐’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我们感觉特别暖心。”张金才说。靠着“打招呼”这个“绝招”,常莉鑫和居民们越来越熟,年轻的小常书记成了大家口中的“常姐”,经过先后七轮的排查,64排、624间房、326户,“沙柳北路64排”的情况终于摸清了。
大家根据摸排情况手绘出一张地图,对应着建立起详细的底册资料,将“沙柳北路64排”的每间房、每户人和每条路都标记得清清楚楚。
随后,万新街道联合消防、应急、公安等部门开展“拆违治乱,消除安全隐患”专项行动,打通了消防通道,清理了违章建筑。为了排除消防隐患,社区还给每家每户安装了烟感报警器。
堆放的杂物没有了,像迷宫一样的小路也清理得干干净净,虽然还有很多难题待解,但日子眼瞅着一天天好起来了,居民们的心态也从麻木变成了充满希望。周转房居民尚自立说:“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人管了。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好了。”
今年以来,天津“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有序启动,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众多“飞地”像“沙柳北路64排”一样有了新“靠山”。
“还有不少问题没解决呢,一件一件来,看着居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特别有成就感!”常莉鑫说着,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新华社天津7月29日电)
新闻推荐
香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几日单日新增均过百例,公立医院的负压病床及病房使用率约八成,公共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为此,行...